薛明洁
[摘 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盲目地施教,不考虑职业中学学生的学情,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了。立足当前中职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异,结合先进的分层次英语教学理念,革新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践探索出一条新颖、有效的中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途径。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途径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32-01
当前,职业学校培养发展学生的通识能力、技能迁移能力、职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既是适应世界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也是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正向深入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出台正体现了时代对中职英语教学的要求。然而,反观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兴趣淡、成绩差、听说能力低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曾就此做过一些调查研究。
一、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研分析
调研发现,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不佳,一方面在于中学生自身学习存在困难。三分之二的中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低,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较差。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极大。除此之外,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成绩差,升学无望;或者学生厌学,家长无暇管教孩子,将学生交给职业学校。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缺乏。其次,他们对基础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校期间,基础文化课对许多学生来讲可有可无,认为学习英语根本就没有用,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者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也不需要使用英语,认为只要将专业知识学好就够了。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具体表现在:多年来,中职英语教学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输式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轻视听力教学、口语教学和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重精读、轻泛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他们更不喜欢这样灌输式的方法,最终结果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则昏昏欲睡,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离,当然更谈不上“教学相长”了。
再加上,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的选用都是根据省或者教育部规定或推荐的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进度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成绩考核,因此考核结果就是两种极端:学生普遍基础差,教学的进度和难度和学生的水平不相适应,学生考试及格率低;考试内容取自课本练习的原题,学生机械背诵,考试及格率和优秀率高。不管如何,这样两种情况都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与水平。
二、改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目的的思想。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应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在知识要求上要降低理论、强化能力、适度更新、趋向综合、结合应用、兼顾体系。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主体、培养自学、激励创新、发展智力、提高素质。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把外语考试看做是英语教学终点的教学观念,着重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目的的思想。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
(二)了解学生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首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全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通盘的了解。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其次,教学中我们应该看到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和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这就是因材施教。再次,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优化。也就是说根据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他们不同数量的水和饭,确保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要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有收获。
(三)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以致用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在设立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领域时提出:能在现实生活英语语言运用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成长,使学生对英语掌握较为全面,逐步做到学以致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竞赛,如撩人心动的急转弯、火热的辩论活动、形形色色的动手动脑活动等,胜者加分,败者扣分。这些竞赛不但灵活了学生的头脑手脚,也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更彰显了自身的个性。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