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亚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发展势头迅猛,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观落后和方法传统的现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发展相对滞后,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重点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中存在的开设艺术专业困难较多、理论和实践课程分离不衔接、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给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50-01 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在现代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型的人才。但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不是很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未考取本科而走进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文化基础都不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缺少创新,教育整体水平不高,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制约和挑战。因此,很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一些课程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所谓的改革不是简单地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而是全面、系统地进行改革。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中,开设艺术类专业困难重重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艺术设计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不是很好,学生的文化知识普遍较弱,人文学科综合素质偏低,很难达到高职院校招生强调的专业特长。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仍然是传统型的技法教育,尚未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体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困难重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中国的藝术设计专业教育开始得比较晚,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美术教育上延展出来的专业,这就引发了现在的问题,也就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和传统美术专业的教育方式相同。再者教师的教学观和方法也都沿用以前的方法,所以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没有好处的。另外,许多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与时代需求脱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滞后于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出去,与社会接轨,紧跟时代发展需求。那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每一个设计人员的目标。培养对社会有用的设计人才,就要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还不突出
当前的高职院校一般都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完全根据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实现高素质的培养,因此,形成了和专业化对立的竞争局面。高职院校和普通学校的艺术专业相比,操作性更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如何承担起教学责任,创建自己的教育特色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建议
(一)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质量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大都是接受传统艺术课的课程安排,传统课程主要有设计理论、设计基础和设计史等课程,还有一些比如艺术市场、社会调查、工艺艺术等其他的交叉类学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专业设计的课程,同时对设计实践操作不重视。因此,艺术类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教学计划要灵活
教师要根据专业和学科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要具有灵活性,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尽快根据市场的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改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训练中成长和学习,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创作出更好的设计作品。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使教学计划灵活多用。还可以依照不同专业的区别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外部设计师或技师来校授课,这样可以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拓展专业内涵,提倡地方特色融入专业教学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平面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但是很难突出专业特色。将特色学内容融入专业并吸取当地行业的优势或传统的文化,就可以突出专业化的特点和优势。高职院校应适应地区特色的艺术与设计教学,使元素与艺术设计融为一体。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开发思想,调整教学方法,设定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等,将重点放在传统与现代创新结合的教学理念中,使设计更具人性化,这样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专业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傅琼.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张春秘,董宝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率先走进“社会实践课堂”[J].艺术教育,2011(3).
[3]袁明.社会实践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探研[J].浙江工艺美术,2011(6).
[4]卢伟成.高职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