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萍
[摘 要]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用真诚的爱心去唤醒、激励、鼓舞学生。从细节入手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阳光向上的良好心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勇于承担责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 键 词] 信任;以德树人;身心健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13-01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中职語文教师,教师的职责告诉我,要爱聪明听话的学生,更要爱那些学习吃力、自卑和没有信心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抚慰和鼓励。以前教过的单招班中有一个女生,她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学生多,干什么却比其他学生慢。每次课上我安排的课堂练习做不完;课堂检测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后几乎没有时间检查,而其他学生都能提前20钟完成。虽然她学习非常认真,下课时间都在做作业,考试成绩却很一般。班里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生,她不住在学校,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仅限于学校的教室。她平时打扮也很朴素,都是灰色、黑色的衣裤。班里有些学生总爱拿她开玩笑,说她笨,笑她死板,笑她学习认真却成绩平平……也许是这些话听多了,她自己有时候也认为自己“笨”,所以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对学习也开始缺乏信心了。上课回答问题时,因为害怕答错被同学嘲笑,她选择闭口不言;课后也只愿一个人待在教室里看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流。
二、案例分析、解决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自卑感的产生,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这种问题在萌芽阶段往往是非常隐秘的,有一天我在和其他学生的交谈中,无意间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对她以后的学习、心理都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那么怎么把这个问题悄悄地解决,甚至把这种压力化为她学习的动力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家庭方面
首先,我先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她的家庭气氛还是和谐融洽的,只是她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因此,我联系了她的家长,让她的父母每天尽量花半个小时听听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上的交流,也可涉及生活等其他方面,不要让她感到有太大的压力。
(二)教师方面
她有一个好习惯,课后爱问问题,于是有一次问完问题以后,我以一种朋友的口吻问她准备考什么大学。她说想考某学校的师范专业,她希望以后也能做个老师。于是我拿出她几次考试的成绩以及去年本科录取的分数线,让她自己比较,得出结果:虽然和本科分数线还有些差距,但是一次比一次接近了。接着我又告诉她,当你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这么多人看着你,你可不能紧张,当然这个能力要通过后天的锻炼。你可以把平时课堂上回答问题当成是一种锻炼,时间长了就不会紧张了。最后,我把明天上课几个提问的知识点提前告诉了她,让她事先准备,把上课回答问题从一项任务转换到一种兴趣或是一种游戏。一段时间后,她上课的表现明显活跃、自然了很多。
(三)集体方面
在给她做思想工作的同时,我还暗中找到班长和体育委员。我告诉班长,以后教室里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嘲笑她;告诉体育委员,以后体育课中的游戏环节,尽量让她参与。我对她的帮助,一直在悄悄进行,因此课堂上其他学生都没有感觉我对她的特殊照顾,但却察觉到了她的显著变化:活动课时,再也看不到她一个人在教室皱着眉头独自看书;课间也传出她和其他学生谈笑时发出的笑声。她变得开朗,学习效率也提高了,答题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学习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五月底,单招考试的成绩、本科分数线相继公布,她的总分是740分,超过本科分数线30分,顺利地考入理想的大学,实现了自我的突破。班级其他学生在她的影响下,一半以上达到本科分数线,所有学生都达到专科分数线。
三、案例反思
我省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之一就是身心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坚持以德树人,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基础,关爱学生,促进其自主发展。以往在应对学生自卑、缺乏信心的问题上,传统的方法是用赞扬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可是对高年级的单招班学生,这种方法往往就不管用了。这些学生并不是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也不是对生活没有信心,因此简单的表扬不一定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所以在分析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了学生后,我通过谈话的方式,给学生心理暗示,消除其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其阳光向上的良好心理。
一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不是靠威严,也不能靠训斥、伪装,而是要靠真挚的情感,以德服人。所以,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真实的自我,师生、生生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平等的意识,通过对话、商谈,倾听不同声音,调适自己的经验世界,重建自我对外部世界的感觉,从而使师生真正处于“教学相长”的生命状态。教师努力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路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用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眼神,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使他们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其自主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冯增俊.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