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梅
[摘 要] 现今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德育是关键。德育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真正的德行。“人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人格。”而人格是可塑的,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是立足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从细节着手,从活动中升华,在生活中锻炼,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长。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中职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11-01
中职阶段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需要形成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以及乐观向上的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校德育工作的宗旨正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抓住一个核心——健全人格;一个重点——培养良好的习惯;二个能力——创新实践与知识积累。
一、关爱生命,奠定身心健康的基本素养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号召全体学生争做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青年。我曾对我校的家长做过一项关于成绩与身心健康在家长心中的权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家长內心深处最关注的不是孩子能考高分,而是确保他们日常的安全和健康。由此可见,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关爱生命”作为德育的第一目标。
首先,让学生明白“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前提”,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我校的体育节、各项实践特长课等,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其次,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有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技能的责任。学校通过各类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和防火、防灾演练等活动,开展“安全生存教育”,让学生掌握各种生存技能和危机处理办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最后,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有专家统计中职学生中约有19.5%存在心理问题,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十分严峻。我校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更自信,引导他们认识到个人尊严和自信的源泉和基础,指导他们正常交友,及时解决困扰学生的身心问题。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二、形成家校合力,提高家校的合作素养
(一)鼓励师生共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们提倡用真实的生活来充实个体成长的空间,让班级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更为重要,因为班级比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亲近,也正因为如此,班级文化更能让孩子受到熏陶,得到成长。“团员成长角”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如,我校就有一个班就将他们的班级命名为“书香阁”,他们追求的是班级到处有知识,在班上能随处见到文化的影子。
(二)“四位一体”德育网络,培养校园信息素养
新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不再是学校的“闭门式”教育,应该让我们的德育回归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为孩子人格的塑造保驾护航。因此,我校十分注重创新家校沟通的方式,建立了校信通,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等信息网络平台,架设亲子沟通的桥梁,家校联动,共同陪伴学生成长。
三、开展丰富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丰富的心理世界。鉴于此,我校成立了行者义工社团,一直致力于贡献爱心、关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各班分会为基础力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每学期都将举行各种校内外大型公益活动,活动范围涉及张渚镇的每个角落。历年来,我们开展了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行动,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暑期、节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文化乡村行 和谐千万家”,迎世博、倡环保主题活动,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服务学校各项活动与比赛等成为激励学生唯真向善的动力之源,为完善学生的人格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