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爱军
[摘 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长期坚持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当今国际化发展背景下,这一理念充分显示出时代性、优越性。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口,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在对高职教育目标定位解读的基础上,从技术、技能、创新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32-02
教育部门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而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重要力量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结合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围绕《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加快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标准
在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调整下,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结构和规格提出了新的意见。高职院校更加强化教育的高技能特点,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知识更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发展较弱,不符合技术升级与个体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按照社会对高职人才提出的要求,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于“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能胜任一线岗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育目标有了新的发展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定位。高职院校教育要为我国产业转型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多人才,为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产业在转型升级发展中需要得到技术创新的支持,因此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2)能力定位。新时期,高职学生的能力定位体现在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三个方面。发展型则是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各个岗位上体现出自己所学的可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复合型则是要求高职学生要具备日后从事多个岗位工作的能力。创新型则是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发展中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3)人才类型定位。高职教育人才被定位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即能应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研究的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如下表所示。
二、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1.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将国家职业资格中的中等技能作为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基础,将中级技能证书的获得作为高职学生毕业合格的重要条件。
2.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专门技能的培养
专门技能的培养需要得到专业知识的支持,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应用专门技能来解决现场操作技术问题,为此,在高职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门技能在培养中注重创造性和智力技能的训练,即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力来解决问题。
(二)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技术的培养
通过企业调查研究和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发现,伴随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岗位的比例不断上升,比如机械工装夹具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焊接工艺等。同时,根据对高职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有六成以上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毕业之后能从事技术、管理类工作。为此,在新时期,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术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技术至少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技术型专业人才;(2)智力技能型人才;(3)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在胜任专业岗位之外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含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溝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不仅需要在课堂完成,而且还需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完成。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完成:(1)教师部门和劳动部门要密切配合打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公共平台,聘请专家前来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打造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学校,设立职业教师资格考试制度。(2)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双师型教师前来任教。(3)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安排在平时的教学中,设置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课。
(四)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线,通过思维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的基本方法,激发其对创新的兴趣,助其积累创新的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教师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陈述、分享为主,穿插知识点为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训练其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
将创新教育引入高职院校教育课堂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进行适当的改革,在原有的课程教学项目中引入创新元素。教学设计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将创意思维训练(创意者)→设计思维训练(设计者)→制作能力训练(行动者)→项目路演(分享者)四个层面训练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课程改革体现“玩中教”“玩中做”“玩中学”,在玩中体现出教学状态,在玩中完成实践与分享,在玩中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境界。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