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瑛,高炜斌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目前,中高职衔接主要在协同意识、生源质量、校企合作、课程衔接等方面存在不足;要做好中高职衔接,主要就要做好机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在招生制度、评价机制、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寻找突破。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产教融合;课程衔接;对策
[中图分類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104-0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衔接在职业教育中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中高职衔接方面依然存在着实践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中高职衔接协同意识不足
中高职衔接看起来是政策层面的,其实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好多中高职衔接流于形式,在很多方面存在障碍,比如专业的衔接、办学理念、协作意识、制度保障、课程衔接等,缺乏有效的互动和衔接,各自办学目标不同,课程设置、技能目标各自成体系,教师缺乏合作和交流。
(二)职业教育认可度低,生源质量有待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鼓励与引导的政策和措施,使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职业院校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相当一部分人还是认为,上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学生和家长选择中职教育实属无奈。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有升入高一级院校的资格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中专毕业生升学的机会很少,导致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职业教育不屑一顾。中职的生源基本来自于考不上高中的,高职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提前招生、注册入学,高招后生源相对比较少。
(三)企业参与度、合作深度有待提高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但是目前来看,校企合作存在明显的“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多数是被动参与,教学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不一致,教学过程和生产程序不一致。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未真正落到实处,指导校企合作的实力不强,也不能真正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提高效益和创新的技术技能。面对高职院校的合作热情,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因为有些高职院校实训设备跟不上技术进步,和企业不同步[1]。
(四)专业衔接有差异,课程衔接缺乏层次
中高职有些专业衔接有差异、契合度较低,培养目标过于宏观、差异性小,课程设置重复、脱节,连通性差。中职学校大多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注重能力本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课程构建注重行业先进的专业技能。如果中高职衔接不能很好地统一构建思路,不能体现出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容易造成脱节,不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导致中职毕业生想通过报考高职院校来提升学历和能力时,所选专业比较尴尬,无所适从[2]。就算是有的中职毕业生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高职的相关专业,有时也会因为有些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较难适应高职院校的课程。包括教材的使用,由于缺乏职业教育课程的国家课程标准,不同学校相同专业教材也不统一,有的中职提前采用高职教材,有的自编教材阶段特征不明显,导致中高职衔接中课程内容组织缺乏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有的出现高职课程和中职重复,有的出现课程断层,导致学生无法实现课程目标[3]。
二、做好中高职衔接的策略
中高职衔接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常州工程学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化工方面的专业已经办了3年,取得了一些经验,高分子合成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通过不断的学习,笔者认为做好中高职衔接,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机制运行保障是根本
1985年至今,教育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确立了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地位。但是目前制约高职发展的众多因素中,生源问题是个核心问题。只有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中职毕业生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之一,高职院校才能更加壮大,更加稳定地发展[4]。政府要对职业教育多加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增强职业院校的吸引力,让大家认可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绝对不是简单的两个学校的衔接,而是两个系统的衔接。这就使中高职衔接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和协调,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职教联盟、职教成教学会等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在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课程的重复[5]。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首先要使中高职教师在育人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达成共识,这个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专家讲座、中高职教师互相交流、短期互访等活动来促进,也可以通过中高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合作参加技能大赛、讲课比赛等教学活动,紧密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学校还可以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引进热爱教育并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或者作为外聘教师来指导实践课程。学校还应该积极给教师创造各种培训、交流的机会,尤其是要拓展国际化视野。不管是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是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政策法规到经费支持,一定要落到实处,切实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体系衔接是核心
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宏伟目标的具体要求。从国务院的《中国制造2025》中可以看出,国家发展将需要更多具有扎实而深厚的理论知识与学习型高技能人才,中职教育必然要向高职教育延伸。在中高职衔接中,作为人才培养载体的专业课程的衔接,是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推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前提[6]。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应该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发展为目标,按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学习领域为参考,形成知识、能力、素质集成化的课程[7]。因此在进行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中一定要注意明确和规范课程衔接内容结构的逻辑关系。中高职课程衔接包括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职业能力等。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内容的递进、能力的提升,符合人的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规律,对相近课程进行整合,优化课程方案,体现层次和生源特征差异,提高学习效率[8]。并且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验证、修订、优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四)产教融合是保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保障。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依据企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技能,进而转换为课程目标,最后来设计课程内容。企业需求的技能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技能培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目前国家正鼓励开展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更能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因为只有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企业与学习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9]。从某种程度看,现代学徒制能充分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深化中高职衔接。
中高职衔接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要求。做好中高职衔接,能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结构,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并且是教育资源达到最大优化,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求[10-11]。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65-69.
[2]王姣,王桂娟,高雅深.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9-81.
[3]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4]中國青年报.高职招生危机倒逼高教改革[N].2015-09-08.
[5]黄红波.中高职衔接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3):33-37.
[6]李秀媚.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7(8):19-23.
[7]王丽娜,王守仁.现代职教体系下中高本衔接教学实施的路径与策略[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3):75-76.
[8]李兴洲,耿悦.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7(6):16-18.
[9]祝成林.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任务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8):13-18.
[10]高永平.谈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辽宁高职学报,2003(1):26-28.
[11]刘荣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探讨[J].河南职业技师学院学报,2001(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