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程光
[摘 要] “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去学习。在《物流工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体优化进行研究并加以实践,通过设定情境、创建角色、设定问题并实施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可以学以致用,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 键 词] 情境教学法;物流工程;角色分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08-02
一、引言
《物流工程》是工业工程专升本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解决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问题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着眼于实际运用。对应用型大学,更重视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科学知识及管理科学知识相结合。但是,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课程的教学,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情境”作为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在授课的同时给学生赋予不同“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最终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实践。
二、综述
情境教学的概念,首先是由Brown、Collin、Duguid在1989 年的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的论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一定的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
情境教学的本质即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科教学与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确定为学科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学科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途径。
三、情境教学法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处于欲罢不忍、欲言不能的境地,由此引发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并把学生引进解决问题的氛围中,以实现教学目标。
设定情境的第一步就是分组,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情境。学生小组以5~7人为一组,并推选出每组的组长。由组长负责管理小组的成员,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每组成立公司,由学生给公司起名,分别给公司制定相应的服务宗旨、目标客户群、服务特色、初步选址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很多不是特别积极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提出自己的想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角色扮演
每组成立物流公司后,由组长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其他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别担任仓储经理、运输经理、配送经理、计划经理、财务经理等。这个环节的设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职责,而不是在团队中默默无闻地做“小跟班”,而且这些角色的设定是根据教材中的章节来设置的。
在物流工程的教学中,分别要对物流的选址、搬运、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化等部分进行讲解,所以,各角色分别是这样考虑的:董事长负责协调本公司的全面工作;仓储主管负责对公司的仓库设计、管理优化等工作进行管理;运输主管负责对公司物流订单的运输路线安排、运输的方式选择等进行管理,还需要和财务经理一起进行运输成本的核算;配送经理负责做配送工作,同时还要和计划经理一起进行配送网点的布置、配送方式、配送人员计划等;计划经理负责整个物流公司的选址、配送网点的布局。经过这样的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基本都是非常饱满的,而且讲解到哪个章节时,哪个部门主管负责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组织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设计,全班学生都可以投入课程内容中去,而且在一些环节设置小组竞赛,这样进一步让小组之间产生一定的竞争,由此,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公司”的运营中去,在讨论和设计优化过程中掌握理论内容。
(三)问题设定及实施
以第二章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为例。第一步,让学生根据各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设计出公司平面布局图。在没有学习任何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设计出来的方案基本都是“五花八门”拍脑门想出来的。然后根据教材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授设施布置的内容、设计方法,并且介绍几种原则布置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第二步,让学生根据上课所学的知识改进各公司的设计方案,在这个环节,学生基本都可以“学以致用”,认真地进行平面布局图的优化过程。根据改进后的方案,继续给学生讲授设施规划设计的重点部分——系统化布置设计,其中包括:物流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等。第三步,让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分析方法,分析自己“公司”的设计方案。在这个环节,学生将所学的方法较灵活地运用其中,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
(四)实施后的效果
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到《物流工程》这门课上,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化到主动学习。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1.学习的积极性高。原来上课死气沉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式的学习,效果很差;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后,学生对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而且觉得学《物流工程》这门课程非常有用,也愿意去学。同时,上课的互动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原来的“讲”和“听”转化为互相讨论。
2.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上是以“公司”的形式结成小组,形成一个小的团队,这个团队相互协作,但是每个学生又扮演独立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把一些“不合群”的学生融入这个团队,并承担部分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成为一员,锻炼了互相配合、管理团队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在“情境教学法”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遵循着将教师教授的内容、方法运用于“公司”设计和优化的模式。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及时把学到的理论、方法等内容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从而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实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四、情境教学法应用的要点
(一)问题的设定
问题的设定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不能太模糊,这样学生从中找不出答案,从而不乐于配合学习;问题也不能偏差太大,要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设计;问题不能太简单,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学习和思考就能得出答案,这样会觉得教师教授的内容冗杂;问题也不能太难,太难的问题学生怎么学也找不出答案,就会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时间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式”的模式,一个难点就是时间不好把控。学生讨论积极热烈的时候,不好立即让学生冷静下来听课,这样教学过程的时间就不好管理。所以,在讨论前,按照教学的进度给学生设定一个时间,在多长时间内得出结果,这样就可以比较自如地安排课程。
(三)知识点的提炼
这个是这种方法的重点,创设问题并讨论分析后,怎么把理论的内容融入情境中去,并且让学生不光记得好玩、有意思,而且关键是记住这个知识点,这个是重中之重。但是所有学时都安排这样的方法,一直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就会经历一个“从新鲜到疲乏”的过程。所以把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等需要加强的部分提炼出来相应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该知识点的内容设计问题。
五、结论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大学专业人才就需要与时俱进地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物流工程课程是工业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该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采用“情境教学法”,将物流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社会热点的企业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学以致用。通过该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工業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裘培莉.情境教学法激发学困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4-8.
[2]戴晓欢.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D大学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口语教学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5:8-10.
[3]孙晓玲.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物流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9-15.
[4]赵敏,高兴茹,吴萍.情境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9):55-56.
[5]董媛媛.岗位情境教学法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以《仓储作业实务》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7(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