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途径研究

2018-05-14 09:57褚建伟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服务

褚建伟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更好地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探索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建设方式、技术角度、功能角度对智慧校园建设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给正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学校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64-02

国外对智慧校园建设研究较早,形成了许多先进案例。与国外相比,国内智慧校园的建设起步较晚。首个案例是浙江大学对智慧型校园的建设,搭建智慧应用平台,涵盖了学校诸多领域,提供综合服务建设。目前在高职高专类院校中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际项目尚不多见。如何建设才能实现智慧校园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见效较慢的过程。只有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才能实现智慧校园建设。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顶层设计时,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设计,尤其是存在信息技术力量不强、人员和资金不足的学校。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由于学校力量薄弱,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时,在满足当前的应用时可适度超前。但不要求全、求大,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的环境,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智慧,通俗地讲是聪明、智能、智谋,有才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的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内容组成。智慧校园即智能校园,具有对教育(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包括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和技能体系、观念和思想体系、评价体系、辅助决策等方面组成。智慧校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涵盖现实的校园和虚拟的校园两个方面,是虚实结合新的智慧型校园形态。智慧性设计的主要涉及智慧服务理念、智慧环境、智慧应用和服务(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科研等)、智慧文化和體验等。

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打造智能的环境,实现全面的服务、科学的决策、资源的共享。通过搭建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实现一站式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更好地服务移动智慧校园。

二、智慧校园的建设方式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驱动,以应用为导向,通过服务获取信息和共享信息,最终服务于教育教学,支持学校科学决策。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需要有软硬件的支撑,更需要人的理念的转变,这样智慧校园建设才具有意义,所以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仅需要技术还得需要管理相支撑,是一个的系统工程。只有采取适当和有效的策略才能保证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

(一)成立智慧校园建设组织

智慧校园建设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业务,为了确保各部门能够积极参与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部门。例如,成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智慧校园建设决策支持机构。各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共同指导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开会相互沟通,及时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加大信息化人才建设

智慧校园的运行需要很多服务系统的支撑,为了使智慧校园建设达到预期效果,服务平台运行的稳定可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建设各个服务系统时就应该考虑后期的运行与维护。只有建立高水平、稳定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队伍,智慧校园才有保障。例如,各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岗位,以确保各项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此外,还应完善师生信息化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师生信息化的培训,使其能适应智慧校园。

(三)以需求为导向

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所以各应用系统的建设一定要以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另外,智慧校园建设在考虑现有教育教学流程时,逐步引领教学,使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与企业合作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高职院校完成智慧校园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借助企业的资金及技术完成智慧校园的建设。

三、支撑智慧校园的技术

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这些技术为实现智能化的环境起到支撑作用。

(一)云计算技术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将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等计算机资源形成可配置的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可被快速、弹性地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架构可以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类,提供的服务模式有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三类。将云计算引入智慧校园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中,使智慧校园建设更易实现和更加突出,可以为智慧校园提供从端到端的基础云服务。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选择合适的应用,还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云计算模式解决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权限,使智慧校园更加安全。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校园中将有效提高校园的可视化程度、管理效能及安全防卫水平。比如,智能的消费管理系统:每位师生都拥有一张含有RFID电子标签的校园卡就可以在食堂、超市等FRID设备上进行读取相关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递至数据中心,随时可以对个人消费进行数据查询。通过射频技术完成了校内的消费环节。

在教学方面,智慧校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相结合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环境感知是智慧校园典型应用,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控与控制校园内各种物理设备。例如,智能考勤、自助借还图书、实验室开放控制等。

(三)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数据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的数据集合。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使用大数据对学生的行为、生活习惯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工作状态记录下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优化校园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通过对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经过深度加工、整理和分析,转化为有效的信息,为学校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撑。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化共享、一站式服务、统一管理与维护、数据实时性、数据安全性。

(四)校园移动互联技术

在智慧校园中,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的实现需要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撑。有线无线全覆盖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将不再受任何地域限制。无线网络环境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基本条件,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无障碍互通。通过校园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能力与潜力、可以改善学习者的生活状态。

四、智慧校园的功能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完成。智慧校园主要包括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生活、智慧决策、智慧学习。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为导向,校园教育教学生活一体化服务。一方面,教师希望智慧校园能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希望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制作及非常方便实现工作沟通。另一方面,学生希望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个人成长记录与辅助、方便周到的校园服务。

(一)满足教育教学

利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智慧校园,支撑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建设智慧课堂,实现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自主学习探究、实时互动教学、及时反馈、跟踪评价。创建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打造学习过程可跟踪、教学效果可量化、教学模式可创新、教学过程可掌控的智慧校园。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校各种业务数据进行汇聚、分析、挖掘,实现数据可管理、数据可共享、数据可支撑、数据可分析,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校园。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有较大提高,在人事、学工、教学、财务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后勤的精细化、对策的科学化能推进学校长足发展。

(二)满足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的转变,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另一目的。学习的个性化、内容的定制化、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极大地改变了现有的学习模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智慧校园建设将为学生创造一个开发的、互联互通的、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的,面向任何学习者的学习环境。

总之,本文从建设方式,技术角度,功能角度对智慧校园建设途径进行分析。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种新技术,应用涵盖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等方面。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建设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更需要通过我们不断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避免走弯路,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

[2]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4.

[3]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15-19

[4]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6):48-51

[5]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

[6]胡欽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服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有智慧的羊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智慧派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