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敏 杨苑芬
[摘 要]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推动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中国智库“特、专、新、优”的特点对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具有实用性强的借鉴意义。在智库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路径有四步:确定服务特色获得思政教育领域话语权;多学科结合解决学生思政困惑;构建上下信息流通渠道使研究成果落地;采用柔性考核方式实现“旋转门”人才流通。
[关 键 词] 智库;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60-02
近年来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的推进,一批优秀的辅导员涌现出来,各高校也纷纷推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不仅带动了一批新生辅导员发展,也成了展现高校辅导员风采的窗口。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不仅是提升辅导员能力的载体,更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言献策的平台。目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借鉴智库的内涵,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管理、建设、评估、考核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智库内涵的解读
智库也称思想库(Think Tank),泛指一切以政策研究为中心,以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为目的、非营利的、独立的研究机构。西方国家的智库和政府的联系密切,是政府进行决策的重要“献策者”。因此,西方媒体将智库作为继新闻、立法、政府后,排在第四位的国家软实力内容。在中国,智库还具有“中国特色”“专业化”“创新理念和组织形式”“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四方面特征,简称为“特、专、新、优”。
智库并非是“舶来品”,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士大夫招揽的“门客”就是当前“智库”的原型和基础。这时候的“门客”是有学问的人,能为士大夫提供问题决策的辅助。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学问和决策。从汉语的建构角度来理解“智库”,则可以发现更多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智”的理解是:从白,从亏(yu),从知。“白”表示气从鼻出,“亏”中助气词,同“于”“於”,“知”表示明白于心的知识。从中国文化中看“智库”,它的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无所不知的智
中国化新型智库应该不仅能准确把握当前社会改革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而且还可以领先一步从已知领域的某些“蛛丝马迹”中预测那些难以预测和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开展有效的前瞻性研究,并提出改革等决策意见。
(二)见微知著的能力
新型智库需要有敏锐的觉察目光,可以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不被表面现象迷惑,独立开展研究,发现没有发现的问题,而不能满足于解释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在事物发展的萌芽阶段,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预测未来,适时发出警报。
(三)决之断也的魄力
作为智库需要有是非分明的态度,在诸多可能性和不同意见中,知道如何权衡各种方案利弊,提出明确的对策建议,成为党和政府在进行改革创新决策中的重要支撑。
(四)知有所合的意识
智库提出的建议,要符合中国的国情、顺应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大局要求、接地气,要使决策做到不仅可以承上启下,而且又能继往开来。
二、智库型服务理念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中的有效性
2013年,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下,提出了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要求。2017年3月第一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四年建设期满,工作考核收获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工作建设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发展。从这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和考核成果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工作室建设的不足之处。目前辅导员工作室的特色主要按学生工作内容板块建设,成员的学科单一,资源获取的途径欠丰富,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成为学校学生工作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作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细胞作用”。工作室开展的研修工作主要集中在创新工作方式领域,即如何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更快速地联系学生,办好各种学生事务等。这种建设方式只能成为学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一种提升平台,却不能充分发挥高校基层思政团体的教育效能。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辅导员建设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用“智库”的理念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使其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进程中的“智囊”。
运用智库型服务理念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有效性有以下四点:
(一)综合学科的思想
智库的首要功能是“无所不能的智”,要实现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各种情况的把握不能单凭教育学,或是社会学,或是心理学等单一学科,必须要多学科融会贯通合作,才能正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真实原因,理解其行为方式的主要动机,明白结果的主导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工作行为有的放矢,工作结果有效预测,工作方式科学合理,让工作对象心服口服。
(二)贴近热点的思考
当前高校智库做得最好的是美国高校的教育智库,他们已经摆脱了“象牙塔”束缚,不仅拥有科学研究功能,还具有影响决策、培养人才、国内外交流和社会服务实践等功能。美国高校教育智库的研究贴近教育的热点、焦点、难点,话题是综合的,既有前沿、开放的特点,又具有了学术的严肃,研究领域在宏观上具有比较、国际化研究,也有信息化的研究;在微观上,既有针对少数族、残障人士的研究,也有本土和移民群体的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上通决策,下解民忧”的作用,其工作成果作为非权力部门提出的意見决策,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
(三)客观评价的目光
智库有效进行资政建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独立性。智库不隶属学校,智库学者也非学校教职人员兼职担任。只有具备了独立性,研究人员才能全身心投入智库研究中,可以独立于政府之外从事政策研究。跳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圈子,在外面看圈内工作,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问题原因和做好前瞻性调研内容。
(四)多渠道资源获取的合作
智库的资源获取是多渠道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不仅要把本校作为资源获取的主要单位,还需要将校友、国际访问学者、中小学、学区外校、企业、政府等吸引进来形成合力,打造智库关系网络,通过网络实现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保证日常工作、科研的顺利进行,树立知识权威的同时使研究成果得以顺利转化,为工作室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争取到学术、决策的话语权。
三、智库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路径实践
基于以上智库的特点、功能和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有效性分析结果,我们选择从智库型服务的思维来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路径。智库型服务主要是指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与思想等服务。根据这个内涵,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有以下四步:
(一)明确话语:确定工作室的服务特色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初衷是发挥辅导员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带领和培养一批辅导员行业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和骨干,同时使工作室成为辅导员开展学习研究、实践交流、研修提升的平台。工作室的建立并非是学生工作内容的简单分工设置,更不是各校、学院辅导员的简单集结。工作室的建立需要借鉴“智库”的特点,确定组织的服务特点,是针对大学生的专业与职业认知、学生身心健康认识、生活品德习惯培养、个体独立思维训练,还是针对青年群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学习,需要有个明确的定位。只有确定了工作室建立的服务特色,才能针对这个目标招揽多学科人才,开展综合性研修和研究工作,才能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顺利得以转化,并获得同领域学术研究、政策决策的话语权。也只有确定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服务特色,才能有别于社会上的各种咨询类的工作室。
(二)协同创新:注重工作室多学科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复杂活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建设包含了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學科,其人员组成也涵盖了以上跨学科的各种专家的学者。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应由具有教育背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的认识普遍存在。而事实上工作室的建立除了辅导员、学生社团外,只有非常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室开展的许多研究内容遇到视野受限的问题。“从教育里来,到教育中去!”如果工作室的建立没有从人员和学科构成跳出教育圈子,就不能更好地审视教育,研究成果的质量也不乐观。
(三)资政启民:落实工作室的研究成果
资政启民是“智库”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科研成果要实现转化,需要建立信息报送双向渠道。省教育厅思政处、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可以针对国家重大的意识形态数据、社会热点和高校最新的思政发展态势,向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开展“点餐”行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不定期组织成员就国内外特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和研判,并及时向上级思政处、研究基地反馈“建言献策”的机制。
(四)柔性管理:转变成员的管理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并不能像政府或社会性质的“智库”一样,采用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人员评聘管理。但是工作室成员可以在绩效考核下,采用柔性评估机制来实现“旋转门”效应。例如,对工作室成员开展项目化分工,所有的实践类、科研类、事务类的工作内容都可列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在各绩效评估阶段后,允许工作室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及时调整、更换和补充有利于工作室服务特点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伟.美国高校教育智库是如何运作的[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2):21-22.
[2]姜朝晖.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特征及定位[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55-60.
[3]王凤满.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3):45-50.
[4]杨再峰,赵晓声,潘燕婷.高校教育智库建设:服务教育的应然与实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2):51-56.
[5]徐青森.高校智库建设应处理好3个关系[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