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
[摘 要] 地方高校少数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不能满足地方文化输出的需求,非英语专业学生势必要承担地方文化翻译工作。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宜昌高校三峡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现状等方面加以探访。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地方文化翻译能力较为薄弱,高校地方翻译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不足。最后从宜昌高校地方文化翻译教学方面,对地方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地方文化;翻译能力;地方翻译人才;文化输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52-02
目前,对地方文化翻译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地方文化翻译能力的调查研究并不多见。然而,地方高校少数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根本不能满足地方文化输出的需求,非英语专业学生势必要承担地方文化翻译工作[1]。宜昌地处三峡流域,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宜昌地区发展的潜在优势,三峡大学作为宜昌地方综合性高等院校,肩负宜昌地方文化输出的重任。笔者主要以宜昌高校三峡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地方文化翻译能力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并加以分析[2]。通過总结宜昌高校地方文化翻译人才培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相关教学环节,能够对培养宜昌高校地方文化翻译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一、调查设计汇总
笔者以宜昌高校三峡大学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宜昌高校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现状。问卷由15个问题组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3题,目的是了解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4~8题,目的是考查调查对象的英语水平和对宜昌地方文化的认知情况,第三部分为9~11题,目的是检测调查对象地方文化翻译能力,第四部分12~15题询问调查对象对地方文化翻译从业的态度。本次调查通过腾讯问卷公众号设计,采取电子填写的方式采集调查对象信息。问卷设计完成后发送给三峡大学在校生,共有132人参与完成问卷填写,每道答案都设置成必选题,最终132份调查问卷都视为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重视英语过级,翻译部分答题情况不理想
调查问卷第三题是对关于取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态度,调查对象中65.2%反对取消,19.7%和15.2%选择中立和赞同取消。调查对象中有40人来自英语专业或双学位,其中有29人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改成段落汉英翻译,并且与中国历史文化、时政热点等紧密联系。然而调查对象平时依赖机器翻译,或者习惯手机百度,考试时翻译也就仅限于机械的逐字转换,“翻译腔”甚至拼音注释的情况频频出现,有的令人啼笑皆非。
(二)在校大学生不重视翻译学习,缺乏地方文化翻译认知
调查问卷第四题调查对象在“听、说、读、写、译”中,55.3%最擅长“读”,26.5%选择“听”,“译”仅为11.4%。第五题调查对象在“听、说、读、写、译”认为最需要加强“说”和“听”分别为46.2%和42.4%,“译”仅为18.9%,普遍想法就是只要会英语就会翻译。第六题能准确译出宜昌地方文化表达“哭嫁”和“The Shadow-play Gorge”分别为“Weeping Marriage”和“灯影峡”的不到10%,学生地方文化翻译认知匮乏。与此同时,调查对象对三峡地方文化词汇或段落的汉译英存在畏难思想,翻译中存在大量拼写错误、表达欠缺等问题,甚至直接选择放弃翻译的学生大有人在。
(三)在校大学生忽视宜昌地方文化翻译活动的参与
调查问卷显示,33.3%的学生对翻译有兴趣,对影视字幕翻译尤为突出,近68.2%选择此项。72%仅在备考四六级过程中练习翻译。通过参加翻译社团活动,参加翻译大赛等途径练习翻译的微乎其微。这说明学生能够接触到翻译活动的途径并不多,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调查对象对翻译工作兴趣较低[3]。同时,调查发现学生参与的翻译活动中鲜少与宜昌地方文化翻译相关,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宜昌地方文化的忽视。三峡大学在籍的非宜昌本级学生远远超过本地学生,然而即使是来自宜昌本地的调查对象也并非对宜昌文化非常了解。
三、原因总结
(一)现有大学英语教学中地方文化翻译内容比重亟须加强
调查中,仅20%的调查对象认为现有大学英语课程对提高地方文化翻译能力有帮助,80%的人认为没有任何帮助。一方面,学生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的翻译学习能否满足自身实际需求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学生对地方文化翻译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现有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涉及任何相关地方文化翻译的内容,四六级考试、翻译比赛或者老师布置练习时对翻译浅尝辄止,这对培养高素质的地方文化翻译人才来说相当不利。
(二)现有地方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宜昌地处三峡流域,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宜昌地区发展的潜在优势,宜昌地方文化的国际输出能进一步加快宜昌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作为一个极具特色的水电之都,宜昌也需要大力培养水电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当今越来越注重国际交流的情形下,三峡大学作为宜昌地方性综合院校,仅占少数比例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满足不了宜昌地方文化输出的需要。只有精湛水电专业知识或者只有深厚英语功底的学生都不是就业市场所需的。因此,培养兼具专业特色和地方文化认知的翻译人才来服务于宜昌本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四、教学建议
国外著名学者Newmark(1988),Nida(1988)等都曾详细研究文化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些调查对象在接受笔者访谈时表明,看到调查问卷里关于宜昌地方文化翻译的题目觉得无从下手,不仅对中外文化差异体会不到,对宜昌地方特有的文化特色更是没有认识,按照自己的常规思维翻译,译出的文本与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相差甚远,难以实现地方文化的有效输出,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地方文化积淀不够。[4]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更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平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帮助能够从自身应试、就业甚至娱乐等需求出发,积极训练双语转化,逐步进阶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地方文化、专业知识,增强求职市场的翻译竞争力。
大學英语教师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不能走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路线,脱离不了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课时的局限。优化地方翻译人才培养,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地方文化翻译能力必须提高地方文化认知,把地方文化认知融入现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5]。首先,通过全校公选素质拓展课程的方式开设宜昌地方文化的课程或者三峡文化翻译课程,将宜昌地区水电、旅游文化翻译相关内容有计划地分批次纳入现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培养满足宜昌地区市场需求的地方翻译专业人才。其次,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单独开辟地方文化知识板块,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线上学习模式,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需求,训练学生提升中国文化翻译能力,宣传宜昌三峡文化。另外,三峡大学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试点进行的课程建设包括电气学院、水环学院、医学院等水电特色鲜明或者留学生众多的专业,合作开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三峡大学还要协同宜昌地方旅游规划部门以及周边热门景区开展定点志愿者服务活动,安排学生走出学校,近距离参与地方文化的观摩和学习,为进一步促进地方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实战演练。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宜昌地方文化翻译素材,或者面向学生未来就业的水电相关应用翻译训练,让学生在求职或者就业能有备而发,更具翻译竞争力。
总之,翻译不仅是从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更是源文化和目的文化之间的碰撞。地方文化翻译可以加快地方文化的输出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应的对译者的地方文化翻译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6]。然而地方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地方文化翻译输出的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开展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的调查来改善这一情况。本研究立足于宜昌高校三峡大学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通过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到调查对象对地方文化翻译的兴趣和实践以及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导致三峡大学本科生地方文化认知匮乏的原因,继而也影响了高校地方翻译人才培养。三峡大学要体现立足宜昌,服务地方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要培养更多地方翻译人才,就要支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鼓励各类专业素质拓展翻译课程开设。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文化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结合语言和文化,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并且广泛涉猎地方文化背景知识,承担起地方文化翻译输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Hu Shaohua.A Course-Book on China Three Gorges Culture[M].Trans.Liu Xuanchuan. 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10.
[2]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3]Nida,E.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J].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1998(3):29-33.
[4]杜凤秋,李静.英语专业学生地方文化输出能力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1(8):178-180.
[5]冯庆华,龚芬.翻译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加振.大学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及翻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福建高校非外语专业选修翻译需求的调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