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冰
多措并举,平台已造就
“中国东信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多方参股、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型信息科技公司,公司将通过构建‘互联网+生态圈,聚合一流的人才、技术和能力,将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成为以广西为中心、辐射中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国家的核心通信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为推动广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科技、人文等交流架设沟通桥梁,建成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信息丝绸之路。”中国东信总裁鲁东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据他介绍,经过多措并举,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在产业平台建设方面,中国东信利用自身技術研发力量,已初步建成中国—东盟商贸通平台、中国—东盟大数据平台、中国—东盟蔗糖通平台、中国—东盟港口通平台等项目建设,为全国十几个行业、上千万用户提供服务,并向东盟国家进行复制推广。
“其中,中国—东盟商贸通平台在2018年初已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作为‘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进行支持。目前该平台中的中国—东盟跨境结算子平台已经建成,并在边民互市贸易进行了应用,截至目前,已完成20亿元人民币的高效规范结算,累计参与边民达23万人次,平台上线后,互市贸易的结算、通关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全程可视化监管。而且,该平台还与广西全区10个互市口岸建立了合作关系。”鲁东亮说。
在信息枢纽建设方面,中国—东盟信息港则按照“13444”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即在北部湾建设一个国际海缆登陆站;围绕东盟国家建设3条国际通信海缆和4路国际陆路光缆;建设中国联通南宁国际局、北海国家顶级域名解析系统节点、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未来网络南宁分控节点4个重要通信节点;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云计算中心、广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云计算中心等4个云计算中心。目前,“13444”规划已有部分项目建成投产。
而通过这一系列项目建设,中国东信已与120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与外贸升级,同时也为融入南向通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与金融并蓄,畅通南向通道
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南向通道建设沿途经甘肃、重庆、贵州、广西等中国省市及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涉及铁路、公路、海路等多式联运,在这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及时共享、提高通关效率,对于畅通南向通道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至关重要。
而为了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通关便利化的互联互通,实现双方的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当前中国东信正与国际“单一窗口”首个设计商和运营商——新加坡劲升逻辑合作,双方将以B2B形式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互联互通,以及北部湾智慧港口等项目,助力南向通道建设。
“中国东信已经与新加坡劲升逻辑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单一窗口方面的国际合作,当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阶段,预计2018年5月完成对接。此次合作有利于推进建立多国跨区域口岸通关和联系协作机制,推动中国—东盟区域通关、贸易、物流、金融等多个行业协同发展和深度合作。”鲁东亮说。
除此之外,中国东信还将着力打造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互联网应用、信息内容运营、大数据运营和智能制造五大信息产业内容,以及利用自有资金、政府专项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开展产业投资、创业孵化和兼并收购等运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东信将以科技和金融服务的优势参与南向通道建设,例如建立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打造中国—东盟经贸大数据平台、搭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鲁东亮表示。
其中,中国—东盟经贸大数据平台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方法为政府和企业谋篇布局。“该平台在宏观上将通过多维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趋势、贸易结构、贸易地位和竞争环境,为企业优化生产经营规划、获取国际贸易情报、洞察市场竞争环境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规划外贸产业布局、开展招商引资等提供决策参考;在微观上则对广西整体及各地市外贸情况、各查验单位通关状态、各口岸物流状况进行全景动态智能监控,建立全流程、立体式、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及分析体系,为政府及各查验单位改善通关及营商环境提供数据服务;再者就是通过与海关、国检、税务、外汇等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建设多边交换的数据共享池,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换,建立企业外贸信用评级,打造口岸数据交换中心。”鲁东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