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中职信息技术的生命课堂①

2018-05-14 09:57王庆良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生命信息技术

王庆良

[摘 要] 信息技术的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术,还应该是学生与教师认识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课堂,“生命课堂”即以生命为主体的课堂,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把课堂当做自己生命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学生摒弃了机械的学习和理解方式,结合生命发展轨迹,即教学主体的生活经验,在智力、知识、情感、视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15-01

在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初期,由于受“计算机文化论”的影响,计算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BASIC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计算机工具论”日渐兴起,由于强调计算机的工具特征,计算机课程又以OFFICE等应用软件的操作为主要内容。不管是上述哪种信息技术课程都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取向,漠视了信息技术的课堂也应该充满鲜活感和生命感。

时至今日,信息技术的课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的课程,还是学生与教师认识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课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生命价值。那么如何在日常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充盈生命的活力,飞扬鲜活的个性呢?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能动性

信息技术应该是以问题为驱动力的课堂,因此,首先要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其敏锐的探究意识和丰富的探究经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愿景,教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地构思课堂布局,引导学生发现所学问题,激发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学情,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然后,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妥善解决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依靠自己的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

二、贴近生活,迷津引渡,保障探索的持续性

当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时,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学生思维常常会遇到“断点”,这些“断点”通常让大多数学生不能够通过自己主动的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通常采用把疑难问题分解成常见的简单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疏通思维继续探究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规律、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初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像一枚指南针,当学生迷茫时适时地帮助学生继续自己的探索之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跳跃起来,将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学生为本,使课堂主体人性化的一面展现得越多越好。如此的学习过程,正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三、温润生命,凸显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人文性

当然,生命课堂除了传递计算机的知识、培养计算机基本技能之外,更要注重人的情感发展。信息技术课堂“不仅是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技术技能的传递,也要关注学生人性的养育。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也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随着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计算机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信息技術生命课堂的本质,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把课堂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利用教学举措,拓宽学生的眼界,为打造人本课堂奠定初步的基础,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人性的一面,在知识、技能、情感三个层次间关注学生的成长,以问题为驱动课堂进展的原动力,从中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不断引领学生精益求精地探索学习,这是生命课堂实现的一条基本途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师要从心底出发,以调动师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主导性为基础,以师生的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师生情智共生、共同发展为核心目标,真切地关注学生人文本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教育教学工作看做自己和学生生命成长的经历。

参考文献:

[1]袁维新.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7(4).

[2]吴海燕.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7(1).

[3]沈建梁.人文德育课程化探索的三个核心[J].新课程(综合版),2012(11).

[4]张利.高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1(8).

猜你喜欢
计算机生命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