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晟斌
[摘 要]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标志着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在新形势背景下促进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增添职业教育内涵的力量源泉,从教师个人层面提出了促进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新形势;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11-01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制造强国的转型之路,也充分折射出我国对创新型、高端型、研究型人才的渴求。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德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确保我国经济转型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2015年《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保证德育的首要位置,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强调了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具有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高素质劳动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是增添职业教育内涵的力量源泉。
一、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及结构
(一)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化内涵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1]实际上,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自我价值、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化指德育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系统地持续学习,在专业训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有效地发挥德育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政治导向、能力培养和道德规范作用,逐步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化结构分析
教师专业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要求,根据叶澜教授所提出的划分方式,教师专业结构可分为: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1]结合德育教师发展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专业信念: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还要坚定对德育内容、任务、目标、意义的信念,相信德育的价值和作用。热爱教育行业,树立现代德育教育观和学生观,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专业知识:当前中职业德育的主要任务是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对学生实行思想、法制、道德、心理、职业规划教育。
专业能力:带有职业特点和德育专业特点的能力,是德育教师专业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職业指导、课程开发等。
二、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
(一)增强自我认同感,坚定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教师自我认同感影响着其教育信念、教学行为、职业价值观、生涯发展等。德育教师是学生健康教育的指导者,是道德观、法制观形成的导航员,这对德育教师的教育信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增强自我认同感,可帮助教师感受到个人价值,提升职业幸福感,重新理解和定位职业生活,形成职业理想的崇高追求,坚定专业成长的步伐。
(二)养成学习习惯,夯实教师专业成长基础
职业教育实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这要求德育课老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应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知识,可见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也要努力地“吸取”,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让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夯实专业成长的基础。
(三)勤于教学实践,做实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德育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是德育教师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成就与重大政治问题纳入视野,融入课堂,深入人心的基础。[2]德育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优化课程资源,革新教学手段,从而落实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可采用的形式有:汇报课、研讨课、公开课、微型课、课例研究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学问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四)潜心教学科研,增长教师专业成长智慧
魏书生曾说:“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霞、钱梦龙、欧阳代娜等优秀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当我们对日常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时,势必会经历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这会让你对当下某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你所授学科有深度的观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话语系统,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有深度、有灵魂。正如有专家提出:“教学就是研究,教师尤其是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科学研究者”。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职业状态,也是一种积极体验,同时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促进中职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2]李玉芬,文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教师素质提升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3]李凌,陈晓青.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现状与需求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