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强,王智洋
[摘 要]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命脉,而《学生手册》则是学生事务管理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学生手册》中体现出来的美国高校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和育人机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人本主义;高校学生管理服务;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22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在学生工作视域下,学生工作者开始反思在过往工作模式下的弊端和短板,形成了学习国外高校先进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的浪潮。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改革并不彻底,表现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依旧沿用学校本位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这种旧的管理体系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步伐。本文从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学生手册》入手,通过对其《学生手册》内容的解读,对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乃至整个美国高校的育人理念、学校文化进行探究。
一、人本主义的服务理念
审视美国的高等教育,其在近几个世纪的长足发展使美国高校纵横驰骋高等教育界,并成为享誉全球的高等教育典范。这其中,美国高等教育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学习的范本。美国高等教育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史前期的替代父母制(约1636—1890年)、萌生期的学生人事工作模式(1890年—1920年)、发展期的学生服务模式(1920年—1960年)和成熟期的学生发展模式(1960年—1990年),最终形成了有其理论体系的管理模式。
在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学生手册》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模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基本信息模块(General Information)中,校方模拟学生的口吻,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问答。如,“我如何知晓学校因为天气原因而停止教学活动?”“我应该打电话给谁来确定学院是否正常进行教学活动?”[2]学校通过这种第一人称问答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读起来更加简单明了,将校方和学生进行角色交换,展现了美国高校在学生管理服务中的亲切感和感染力;在涉及学校方针、政策等较枯燥、乏味的条目中,校方运用第二人称来模拟师生对话的内容,如,“你可能会获得来自学生信息服务中心的关于学生医疗保险的信息。”“如果你想在储物柜存放个人物品,必须自己提供锁具。”[2]通过这种面授的形式,减少学生了解学校政策的语言壁垒。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由社会惯例、规范或约定而来。”[3]在实际运用中,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学生手册》这种规范、约定更容易使人接受,也让其教育、警示意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手册》从学生出发,体现学生本位的服务理念,无论是从教育意义还是实用价值,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学生手册》中也体现了其他一些展现人本主义教育的服务方式。如,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设有资料办(CRO),学院资料办可以给所有学生提供诸如毕业证书查验、成绩单出具、相关记录存档等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服务中心联系学院资料办获取相关服务。我国高校行政办公效率低下一直是学生诟病的问题。相较于我国学生工作的效率低下,美国高校从学生角度出发,整合行政部门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此外,资助模块中关于学院不会让任何一个合格的学生因学费问题而失去求学机会的表述同样契合了美国高校以生为本的治学理念。美国高等教育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导向的实践模式,注重人的参与和人的发展,衍生出像SLI、WELLNESS和美国高等教育工程等百花齐放的学生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是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生为本”发展理念的基石,这种理念需要我们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者思考。
二、基于法律基础的管理观念
教育部在2017年12月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的要求。因此,依法明确高校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国家法律来源于英国,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做了因地制宜的改变。悠长的法制史也使美国高等学院责权分明的治学理念得到了实践的充分检验。而这种以法为纲,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学生手册》的首页内容便体现出法制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威严:“该手册仅供提供相关信息之用,学校规章制度始终遵循社区学院州委会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该手册提供的相关信息不作为校方和学生间的合同要约,无追诉权;校方在有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对相关政策、专业、课程和学费等进行调整;手册中提及事项不违背弗吉尼亚联邦和社区学院州委会相关法律法规之权益。”[2]此描述为整个《学生手册》奠定了权威性,并为后面整个手册内容的描述提供了依据。这些法律条款不仅给学生展现了法律意识,也展现了美国高等教育法规的完善。关于法律条文的引用在《学生手册》中随处可见,学生的权益、义务等各种校园生活的内容在其中一览无余。例如,“根据《美国教育权和隐私权法案》,学院每年会向你报告你的教育记录查询情况。”[2]成熟的法律条例在约束人的行为的同时,也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美国高等教育以法律作为支撑,恩威并施,在坚持底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发展资源。结合中国学生的教育背景,这种类似于结合了“严父”和“慈母”的管理风格,在心理上给予了学生以安全感,可供我国学生工作借鉴。完善法制的存在,同样给学生展现了学校与学生人权平等的理念。“你在教室、学生休息区、户外的照片可能会被校方用于报纸等宣传物,如果你被拍到,我们保证在未得到你的书面认可前,不出现能够识别出你姓名、地址等的个人信息。”[2]学校作为管理方并没有以高高在上的言语措辞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以地位平等的姿态对学校事务进行解读,从中也传递了在学校内人人平等的观念和办学理念。近年来,高等院校与学生的法律纠纷数量持续增加,也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法制办学更加必要。因此,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结合大学章程、校规校纪完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已是高校学生工作改革的时代要求,而以《学生手册》为媒介,宣传并推广法制观念,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