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坤伦,石贵莹
[摘 要]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12 名甘肃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了高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关 键 词] 父母教养方式;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78-03
一、前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关注其普遍性,也要把握其特殊性。在高职教育工作中,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部分。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对高职学校教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甘肃省三所高职学校发放问卷612份,回收有效问卷571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二)调查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
岳冬梅(1993)对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修订,中文修订版共包括66条项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过度保护、过分干涉6个因子,共有58道题目;母亲教养方式共57道题目5个因子,将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合为一个因子,即过分干涉过分保护。量表采用4级评分,回答“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经常”记3分,“总是”记4分。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用于对各类人群的心理测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心理健康评估量表(王征宇,1984),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症状因子。采用自我评定5级评分,其中“没有”记1分,“很轻”记2分,“中度”记3分,“较严重”记4分,“很严重”计5分。SCL-90粗略的判断标准为:单个因子分小于2分表示个体无异常状态,单个因子分大于等于2分表示个体有轻度心理异常,单个因子分超过3分表示个体处于中度心理异常状态。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0.96之间。
三、结果及分析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状况
用SCL-90测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见表1。
表1中,高职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偏执、恐怖、敌对性、强迫症状、精神病症九项因子得分均高于2分,这可能与学生的成长经历、自卑等心理问题有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
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测查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结果见表2;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关系见表3。
注:Fl—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2—父亲惩罚严厉;F3—父亲拒绝否认;F4—父亲偏爱被试;F5—父亲过度保护;F—父亲过分干涉。Ml—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2—母亲惩罚严厉;M3—母亲拒绝否认;M4—母亲偏爱被试;M5—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
从表3中可以看出,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正相关,说明父母亲情感温暖越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其他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正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度越高,孩子的需要更能得到满足,会更有安全感。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
考虑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层回归,父亲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母亲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4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R2的改变值为0.05;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惩罚严厉(F2)两个变量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水平,父亲过度保护(F5)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边缘显著,解释的差异为20.0%。
表5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R2的改变值为0.05;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边缘显著,母亲惩罚严厉(M2)、母亲过分干涉保护(M5)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的差异为20.0%。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与仝文(2013)研究结果相似。如果父母对孩子常常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会让孩子产生不满、敌对、偏执、抑郁等情绪,容易伤害到子女的自尊,严重的还会导致相关的行为障碍及心理障碍。父母过度保护和干涉,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容易产生依赖,自理能力差,缺乏自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冯选洁(2008)研究表明,父母理解和温暖,有利于孩子人格平衡健康的发展,适应力较好。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高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保护五个变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
根据本研究结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学校、家庭等方面提出教育建议:(1)学校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體制建设;重视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在班级选出心理保健委员,定期培训,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营造良好的校园师生沟通氛围。(2)家庭方面,温暖理解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家庭是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父母教育的质量受到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需要在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的基础上,紧密配合家长,一同教育孩子,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教育作用。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开设针对家长的讲座,让家长能够更加有策略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冯选洁.贵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2]仝文,刘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151-153.
[3]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J].上海精神医学,1984(2).
[4]许丽芬,张野,姜俐彤.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