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芊芊
2018年,新加坡接棒东盟轮值主席国,“邂逅”中国—东盟创新年。创新,对中国和东盟来说更具象的意义在于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发展背景下,所要面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于新加坡而言,则是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东盟加强互联互通等方面,要提升本国在区域中的价值和贡献而面临的考验。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这一年新加坡提出了“坚韧与创新”的主题。
大使眼中的“坚韧与创新”
“为了不断提升东盟坚韧性,我们必须要保证东盟的一体性,能够保证在我们的地区事务上的一体性和一体发言权,这能够帮助我们在全球的舞台上赢得实现合力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现在颠覆性的技术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东盟必须要不断地适应发展,同时能够不断抓住新的创新机遇。”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这样解读“坚韧与创新”。
罗家良进一步阐释道:提升东盟坚韧性,包括加强对现有安全问题的应对,比如恐怖主义、网络犯罪以及跨境犯罪,以及对年轻一代进行更多投资;也包括加强中国—东盟经济及金融的坚韧性,以不断提升中国—东盟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中国和东盟作为国外投资的受益方,我们必须提升开放且不断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不断加强经济的开放性和中国—东盟及其合作伙伴之间的互联互通。”
而对于创新,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正在着手建立东盟智慧城市网络,以及推进东盟单一窗口的实现。
罗家良寄望东盟智慧城市网络:“希望能通过新的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解决现在东盟国家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包括交通堵塞、安全威胁、智能支付和移动支付等,能够真正保证创新的技术以及好的观点可以在本地区实现自由流转。”
东盟单一窗口则能够实现对于贸易的自由流转和清关,将会帮助中国—东盟不断提升贸易流,“这对于东盟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一次新机遇。”罗家良说。
中国—东盟可多维创新谋发展
实际上,在中国—东盟创新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等框架下,罗家良表示,中国—东盟已经拟定了好几个可以合作发展的方面。
一是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互联互通的发展,加深互补性,互相促进合作。要使这种互补促进相辅相成,则绕不开南向通道建设。中新南向通道开辟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新通道,同时贯通了东盟国家过境中国前往欧洲等第三国的铁路黄金通道,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积极参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大力推动的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各方参与热情较高,物流趋热。贯通了欧洲和亚洲物流铁海联运的中新南向通道,不仅东盟国家参与其中,日韩及中亚国家也会参与其中。
二是如何就创新引智用智,加大东盟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运用好中国这个对话伙伴的创意。“中国现在有新四大发明,我个人比较钦佩的是移动支付,就像大家说的,不怕口袋没钱就怕手机没电。”罗家良笑着说道,“类似的科技还有交通管理领域的滴滴出行,以及很多的大数据,引用过来可以帮助东盟国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三是共同维护好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以便其为中国—东盟经济带来更大的合作机遇。中国与东盟整体谈判构建自贸区是一个创举,在谈判中,创造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方式 ”。构建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是双方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以智慧和创造性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一个很好例证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谈判。罗家良形容是“果实在树上已经看到了可是还没有吃到,希望可以早一点吃到果实。”
四是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8年度报告》称,目前亚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都面临较大的困难,要解决现有的问题需要制订和实施强有力的措施。最初由东盟提出的RCEP是防止全球化逆转的稳定器,现在正是亚洲领导人充分发挥RCEP作用的时候。
中新两国合作要发挥“平台”效应
罗家良介绍,新加坡经济体目前正在转型,基于有限的人口和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利用科技和创新来提升本国经济发展速度是转型期的迫切需求。新加坡已连续5年成为在华投资额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亦首选新加坡。放眼“一带一路”建设,海丝路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东盟可以说是海丝路的一个核心,新加坡也在这方面扮演一个角色。”罗家良说。
“现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数额力度也非常大,对外直接投资(ODI)初步超越了外商直接投资(FDI)。”罗家良表示,在这样的趋势下,新加坡已开始与中国企业携手合作开展对外投资,如创新性地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新中能否携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发展,并落实到一些具体项目上。在金融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有1/3采用的是新加坡金融体系。“新加坡的金融体系整合了东盟所有大型项目的60%。”罗家良说,新加坡在此正是充当了一个“整合”的平台。
如何创新地运作好这個“整合”平台?罗家良表示,新中合作的大领域还包括中国与区域、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今年我们是中国—东盟任务关系协调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智慧城市的合作等等,都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罗家良认为,新加坡支持有规则的开放包容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包括东盟与APEK的合作,中国、亚欧会议的合作等,新中两国都是核心的组织成员,都能合力从中起到推动作用。“我们会积极推进我们与区域国家、与所有区域重要伙伴的联系。”罗家良说,通过推进自贸区升级版、双边和多边的投资机制等,既可以提高新加坡在此区域的枢纽地位,也能使新加坡在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提升价值、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