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应用于住宅舒适度研究中,要求住宅的内外部环境是健康的同时,还要其承载美学等精神方面的需求。本文从影响住宅舒适度的美学要素入手,分析其内在的美学规律,并结合住宅设计加以运用。
【关键词】住宅舒适度;美学;审美;色彩
现代住宅设计非单纯的盒子空间、形体组合,其实是一个审美活动的场所,一种民族的、个性的设计展示,是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看作一种生存资料,而是要求其成为一种享受资料,这其中需要美学方面的要素加以运用和协调。
一、“比德”和“畅神”的审美观
“比德”和“畅神”的审美观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以拟人化,赋予其本身不同的格调与性情,古人用莲花形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用梅花在严冬冰雪的一枝独秀,给人以奋发的激励;竹子有着不屈气节的“劲节”,谦逊胸怀的“虚空”,超群脱俗的“萧疏”。
当代住宅环境设计对大自然的向往更加真切,利用真山真水,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日月交替,花开花落,体验时间更替;园林景观中的巧妙“借景”,把人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大自然,抒发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李渔更有“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一命也。”这种对大自然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才有“智者乐水,仁者爱山”的审美胸襟。
二、住宅舒适度的美学要素
(一)景观优美
景观好自然具有美感享受性和观赏性,并且这种美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好的景观容易给人视觉、听觉等综合的美感享受,从大方面来说,室外景观和室内人文景观决定住宅的审美舒适度。
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横向宽阔的挑台、平台,参差错落,与周围的山山树树相得益彰。设计者的“有机建筑”创作理念,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尊重,使得自然环境具有了人的品格。“流水别墅”将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统一起来,使人感受到人、住宅、环境的依存关系,感受到别有洞天的审美佳境。
(二)空间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在中国书画中运用虚实、显隐、藏露、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营造出虚实相生,意味无穷的意境。在绘画艺术中,“计白当黑”就是国画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王国维的境界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的论说。传统民居中的曲廊宛转,漏窗石刻,一步一景,将人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妙意境,情景交融,物我共融,达到“意”与“境”的统一。
住宅的美不仅在于外部形体的组合,尽管它们体态不同,大小各异,但是所有的住宅不可例外地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的价值的体现都要取决于人们的接触,都要被人们所使用,需要人们身临其境去进行交流,去欣赏,去享用。住宅空的部分才是人们最需要的核心,有形的墙柱门窗不过是构成住宅空间的围合或划分的物质手段,老子认为:“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深刻地阐述了建筑“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三)装饰得体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住宅样式,有的住宅其设计的艺术品质完全超过了它的功能性。在某种意义上,相对于住宅的艺术性,它的功能性已经是次要的了,由于装饰过渡设计的住宅功能性显得微不足道。例如西班牙现代主义设计师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屋顶高低错落,墙面造型奇特、凸凹不平,曲线的大量装饰充满着梦幻气息。
另一种极端的例子就是住宅建筑摈弃了所有装饰,只注重功能上的满足,充满着理性、机械意味,不考虑美学上的装饰带给人的精神愉悦。现代主义大师凡德罗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完全是一个玻璃盒子,白色的钢铁构架支撑着整个建筑,四周的玻璃幕墙围合着内部的开敞空间。这个住宅简单到极致,漠视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隐私,无视住宅的美学舒适度,揭示了现在主义住宅与人们心理舒适度之间的对立,促使着后人对其变革。
到底要不要装饰,怎样装饰的争论,一直伴随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始终,某种程度影响上着人们对待住宅舒适度的审美意识。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惜物”“得体”的审美观念,有着“尚清”“尚和”的审美追求,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就是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审美境界。《论语》中记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也是关于审美原则一个著名的论断,“文”是指修饰、装饰,“质”指本质、实用。“质胜文”和“文胜质”两种片面的倾向都不是人们所赞成的,认为“质胜文”会导致设计入“野”,粗陋丑恶,缺少文采和审美意境;而“文胜质”则会将设计带入“史”,华而不实、矫揉造作。因此,好的住宅美学取向应追求适中,“文”与“质”要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四)光与影
光线能够创造富有空间感的艺术效果,大师们常常利用光影来塑造空间,增添空间的美学魅力,难怪人们常说“建筑是捕捉光影的容器”。直接光照可以加强空间效果,光与影的对比增加了立体感,形成凸凹不平的艺术效果,建筑构件有光影之间的变换,使空间具有节奏性;直射光容易使物体形成视觉中心、趣味中心能够加强材料质感的美学表现力。
如进门的玄关位置,会在一堵墙上形成婆娑的倒影,强化雕塑和绘画等陈列品的艺术效果。泛光照明的运用可以使空间显得宽敞,使人感到无限的感觉,使空间得到净化,有利缓解人的注意力,阴影的减弱,让人们感到温暖,使人们得到舒适。
利用不同的光色打造的颜色性,可以使空间产生不同的环境气氛,暖色光源可以产生温暖的效果,使人感到温馨,能够形成热烈的氛围,餐厅和卧室中常常使用暖色光,使人的皮肤显得健康,食物更显诱人。冷色光可以产生安静、清凉的艺术效果,书房中运用冷色光可以使人安静,更容易集中精力思考问题。随着现代灯光照明被人所重视,新型的照明設备不断出现,我们在满足基本的照度、眩光控制等硬性指标之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灯光的艺术作用,巧妙地利用光影来塑造艺术氛围,表现设计主题,增添居室的光影魅力,达到运用灯光设计提升住宅舒适度的目的。
(五)色彩与质地
住宅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物体的色彩和材料的质地,住宅的设计气氛和装饰风格离不开色彩的营造和各种材料的选择。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出人们不同的情感和心理特征,人们试图用相应的色彩传达出他们的审美感受,试图用色彩这种特殊的表情符号来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质地也就是住宅所使用材料的“质感”,是人们对材料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材料传达出不同的感受,给人以粗糙与光滑、冷与暖、硬度与韧性、朴实与华丽、文化与野蛮等表现特征,此外,材料还具有与生俱来的色彩,人们可以通过运用不同材料搭配,提升住宅色彩与材料方面的舒适度。
色彩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不同的色彩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特征,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环境赋予它不同的感受。色彩有冷暖、轻重、积极与消极、软硬等个性化特征,在住宅设计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和用途,结合人的审美趣味灵活地处理色彩之间的关系。如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特点,人们喜欢使用较淡或偏冷的色调,不同朝向的房间也应该有所区别,向阳的房间,色彩应偏冷,反之相反。
我们在具体设计时,应该利用色彩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加以计划,类似色的色彩计划可以使整个环境显得明快、开阔、色调统一,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对比色在这种环境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可以通过颜色的对比强化设计主题,避免单板。此外,色彩应该与住宅建筑材料密切结合,尽可能地利用不同的材料本色来表达不同的色彩效果,如打造原生态的住宅空间,就不免要选择竹、木、麻、藤等自然材料,采用原生态的色彩和图案等室内陈设,营造亲近自然的住宅舒适度。
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富的色彩和材料资源,人们可运用这些资源加以抽象加工就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物质和精神世界。通过我们精心的设计就可以满足和丰富人们的需求,不可否认,色彩和材料两者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每年发布的流行色预示着人们的色彩倾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层出不穷为我们打造多样化、艺术化的住宅化环境,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住宅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六)形与空间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形状组成的物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这四种基本形态所组成的。在住宅设计中运用好形这一重要的造型元素是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形象的重要媒介。住宅空间性是在于人的感知,不同形式围合的空间类型,形成多种用途,形的组合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空间类型和审美趣味,满足了人对住宅舒适度的不同需求。
点作为形的原发要素,在住宅设计中点有规律的排列,能给人以秩序与韵律的感受,反之,则给人活跃、跳动的审美感受,有效地利用点的巧妙组合,还能产生一定的空间导向作用。线作为点的延伸,线条具有方向性、动感,它的视觉特性取决于它的长宽比例、外轮廓的形状和连续程度,斜线构成的空间给人以动感和不安定感,曲线构成的空间有一种圆润和动感,较为柔和的空间,给人增添无限的遐想。面在概念上是二维的,决定面的形态是由它的轮廓线来描绘的,平面有安定感,平静而安详;垂直面有挺拔感,有紧张感;斜面有动感,给人印象比较强烈;曲面常常显得温柔、动感,给人以遐想。在人们的隐形中体是呈现三维状态,体能限定出空间,也能围合出空间,空间的尺度、颜色、质地、照明等都是在体的限定下呈现出来,才使住宅舒适度的美学要素予以展现。
三、结语
住宅舒适度的物质技术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越发得以满足,随之而来的必将是对美学要素的提升,对美学要素也就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居必常安,然后求樂;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基于美学视野的住宅舒适度研究,正是从关注住宅的物质技术要素向美学要素过渡,提升居住者的审美意识,挖掘住宅舒适度的美学要素,营造美学功能更高层次的住宅舒适度。
参考文献
[1]陈红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的生态与美学观[J].艺海,2011(10):148.
[2]胡永超.景观空间的视觉平衡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3.
[3]萧默.建筑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余婕.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研究——基于美学与生态的双重视野[D].重庆:重庆大学,2005.
作者简介:陈红强(1985.09—),男,汉族,硕士,讲师,四川文理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住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