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佳 高丽
[摘要] 目的 了解全军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的掌握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状况,为针对性开展基层军医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便利抽样法,采用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法对培训班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其基本资料、掌握现状、培训需求等。结果 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中掌握程度最高的分别是现场五大救护技术(42.7%)、心肺复苏(41.5%)和军事训练伤的防治(31.7%);掌握较差的是应激性口腔疾病的预防(29.3%)和军事心理应激障碍防治实用技能与训练(25.6%);培训需求前3位分别是现场五大救护技术(2.95±0.27)分、心肺复苏(2.93±0.31)分和军事训练伤的防护(2.89±0.31)分。结论 基层军医继续教育培训实效性亟待进一步加强,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用性。
[关键词] 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继续教育;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a)-0160-03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变革和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对现代军事后勤保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基层军医是军队卫勤力量的重要组成[2],担负着平时基层部队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卫生宣教和卫勤组织指挥“六位一体”的任务,更担负着战时基层部队战创伤救治任务。因此,基层军医是确保和维护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力量,对基层军医的教育和培养则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该校参加培训学习的全军一线基层军医为研究对象,其来源为全军副师、团、旅、营、连单位的基层军医、卫生所基层军医和门诊部军医等。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基层部队工作1年以上。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①基本资料,包括性别、职称、军龄、从事部队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年限等;②对一线救护技术的掌握和需求情况,包括培训目的、掌握情况、需求内容和培训形式等4个维度,31个条目,均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进行评分。掌握程度采用3级评分法(“熟悉”3分、“一般”2分、“不清楚”1 分);需求程度采用3级评分法(“需要”3分、“一般”2 分、“不需要”1 分)。调查表内容效度由3位医学教育专家评定,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前由问卷设计人员负责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要求和填写方法,征询其知情同意,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填写完毕当场收回。现场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91.11%。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经双人核对录入Excel 2007建立數据库,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基本情况:该调查82名调查对象中,男81名(98.8%),女1名(0.2%);年龄23~40岁(28±3.98 岁);学历大专及以下4人(4.9%),本科75人(91.4%),硕士及以上3人(3.7%);职称初级75人(91.4%),中级5人(6.1%),高级2人(2.4%);军龄1~5年者39人(47.6%),5~10年21人(25.6%),10年以上者22人(26.8%)。
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掌握情况见表1。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培训需求见表2。
3 讨论
3.1 培训内容应贴近低年资基层军医的需求
基层低年资军医是我国军队卫勤保障的新生力量,在未来战争中,他们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逐步提高其专业素质既是保障我国军队战斗力的需要,也是着眼于未来战争需求的现实要求[3]。该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基层军医军龄在五年以下的占47.6%,5~10年的占25.6%,职称以初级(91.4%)为主,存在着基层救治经验不足,一线救护技能不高的情况。除了一般战救技能外,培训的军医对于高原高寒一线伤病员的救治、地震洪涝员一线救护等特殊环境下的培训需求很高。目前对于基层军医的继续教育认识尚不深刻,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基层部队不需要高学历的军医,或者把卫生保健简单看作止血、包扎等粗浅的急救科目;同时基层部队保障任务较重,难以保证每位军医均等地获得继续教育的权利,而且继续教育形式单一且时间较短等问题都是制约低年资军医医疗水平的重要因素[4]。因此我们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应扩大培训内容,覆盖到基层的常见病、多发病,才能使基层军医更好地为战友健康保驾护航。此外,基层军医大多数希望能够到上级医院进修或者考研等,但是机会却很少。因此针对低年资军医来说,培训应适当穿插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让低年资军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意义,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2 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的培训应加强
该调查结果显示,在10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中,最熟悉的是现场五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42.7%),其次是心肺复苏(41.5%)和军事训练伤的防治(31.7%);最不熟悉的是应激性口腔疾病的预防(29.3%),其次是军事心理应激障碍防治实用技能与训练(25.6%)和高原高寒伤病员一线救援(25.6%)。总的来说,基层军医对一线救护技术中的共同科目相对比较熟悉,而像应激性口腔疾病的预防、军事心理应激障碍防治、高原高寒伤病员一线救援等特殊条件的救护技术则不是很清楚。因此,培训应针对两方面内容加强:①强化共同救护科目的培训,使基层军医对这些科目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加强救护装备的使用培训,如电除颤仪、便携式呼吸机等基层军医掌握不深的装备的培训[5-6];②培训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对高寒高原地区的军医应着重培训高原高寒伤病员一线救援技术,一些训练任务比较重的单位的军医应着重培训应激导致疾病的预防。
3.3 培训内容应符合基层实际需求情况
基层军医的培训的核心应站在“打赢实战”上,一切的培训内容应该紧贴基层的实际需求,严防出现培训内容脱离基层实际,不能有效指导和提高基层军医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的情况。该调查结果显示现场五大救护技术、心肺复苏和军事训练伤的防护为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培训需求的前三位。基层军医就其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而言,应等同于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全科军医强调知识的广度,即知识的全面性,而专科医生则侧重知识的专一性[7]。因此提示在开展培训之前,应了解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对军队战时和平时工作中常见的、多发的伤病进行调查和研究。培训过程中,加强基层军医对相关伤病诊断、处理的培训。同时,可以依托军医大学的科研教学力量,搞好基层部队调研工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卫勤保障程序,真正地搞好基层军医的一线救护培训工作。
3.4 培训形式应多元化
调查,基层军医一线救护技术培训形式主要有讲座、讨论、实训、临床见习。其中,实训(51.2%)所占比例最高,这表明基层军医希望有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临床见习(43.9%)也是较好的培训方式,表明基层医生很渴望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工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部分基层医生希望能定期听一些讲座(36.6%),以此来充实新知识、新技能。
綜上所述,培训人员更喜欢多元化的培训形式,提示在今后的培训中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益滨,顾庆国,赖标华,等.东南地区基层军医继续教育现状与优化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32-33.
[2] 董自西,赵晋,刘彬,等.基于基层军医能力建设的教育制度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0):1143-1145.
[3] 王耀丽,王玉波,程前进,等.基层部队低年资军医的培训现状及培养模式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1):46-49.
[4] 罗益滨,顾庆国,赖标华,等.东南地区基层军医继续教育现状与优化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32-33.
[5] 唐洪钦,欧崇阳,谢勇,等.海军基层军医素质构成与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5,36(1):53-56.
[6] 刘晶晶,桂莉,陈卓敏,等.基层军医除颤技能掌握现状及自动体外除颤仪培训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24-26,58.
[7] 申少波,王玉琨,董晓建,等.西北地区基层军医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941-942.
(收稿日期: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