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山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该院718例妇科门诊及住院女性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分析感染人群中HPV分型及分布特点,了解该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该院2017 年1月—2018年5月718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DNA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718例受检者中HPV阳性278例,HPV阳性感染率38.7%(278/718);高危型HPV158例,占HPV感染亚型总数的56.8%(158/278);低危型HPV58例,占HPV感染亚型总数的20.9%(58/278);高低危险混合感染型HPV62例,占HPV感染亚型总数的22.3%(62/278)。结论 该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38.7%,HPV感染亚型前5位为52、16、53、58、81。定期对易感人群进行HP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为本地区女性宫颈病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HPV;基因检测;亚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c)-0180-02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目前发现有100多种,可造成男女生殖器部位的感染。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该文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地区718例妇女的HPV分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妇女HPV的感染现状、分布规律及变化情况,为宫颈癌预防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扬州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宫颈癌筛查的妇女,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9.5±7.8)岁,收集其中278例HPV检查阳性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感染的HPV亚型、是否有多重HPV亚型感染等。
1.2 标本采集
妇科患者采取专用HPV采样刷,伸入宫颈口顺时针方向旋转5周,停留10 s后将取样器缓慢取出,将其放入含有保存液的商品化小瓶内,及时送检。
1.3 HPV基因分型
HPV检测采用DNA芯片技术,检测系统及检测试剂盒均由香港凯普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感染率
该研究共检出阳性标本278份,HPV阳性感染率38.7%(278/718);高危型HPV158例,占HPV感染亚型总数的56.8%(158/278);低危型HPV58例,占HPV感染亚型总数的20.9%(58/278);高低危险混合感染型HPV62例,占HPV感染亚型总数的22.3%(62/278),见表1。
2.2 HPV各型别的感染率
检出率从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HPV52型59例 (21.2%)、16型47例(16.9%)、53型33例(11.8%)、58型31例(11.2%)、81型28例(10.1%),见表2。
2.3 各年龄组高危型HPV感染状况
21~30岁年龄组HPV高危型检出率最高,为45.9%;其次为31~40岁年龄组,检出率为29.5%;≥61岁年龄组检出率最低。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1],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人群感染率为20%~46%[3],感染年龄阶段呈“S”形分布[4],HPV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5],且感染型别存在地域性差异[6]。因此检测高危人群的HPV分型,了解人群的感染状况特点,对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HPV根据致病能力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其中低危型与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有关,而高危型则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7]。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8]。因此,HPV检测成为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次调查的718份标本中,阳性标本278份(38.7%),其中高危型HPV158例(56.8%)、低危型HPV58例(20.9%)、高低危混合感染型HPV62例(22.3%)。检出率占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HPV52、16、53、58、81。该研究显示,21~30岁年龄组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45.9%),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因此,该地区21~30岁年龄组的女性是HPV筛查的重点对象。
综上所述,掌握该地区女性HPV感染流行情况,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能尽快阻断HPV感染的传播,降低HPV感染的发生率、发病率。HPV感染患者应增加对宫颈癌定期筛查的频率,注意个人及伴侣的卫生。同时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重点干预高危HPV感染人群,积极监测、随访,定期复查和合理治疗,对本地区女性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宫颈病变程度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甲基化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4):234-237.
[2] 凌勇活,孙菲,张霞,等.347例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检测及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6,23(3):164-167.
[3] 王一羽,王立宏,李军,等.陕西省商洛地区HPV感染状况和分型特征[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288-291.
[4] 张劲松,耿建祥,韩春荣,等.3678例已婚女性宫颈细胞HPV感染基因谱的研[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39-441.
[5] 赵海英,何金萍,刘学伟,等.人乳头瘤病毒 (HPV) 筛查分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31(12):1337-1339.
[6] 张平,温黎,廖丽娟.622 例女性宫颈HPV检测及感染阳性病例分型分布特点[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295-5298.
[7] Walczak L,Dutkiewicz S,Marszalek A.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multiple types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nfection inmen: A study in Poland[J].Ginekol Pol,2013,84(2):112-115.
[8] 鄧国辉,胡永轩,吴晓燕,等.尖锐湿疣患者外生殖器官微生态与HPV病毒亚型的关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 37(3):13-15.
(收稿日期: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