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利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与学互动方式多样化。具体来说可以创设讨论实践课堂、翻转课堂、时事评议课堂、主持节目课堂和红色文化课堂等。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有效;理论;实践化
学界对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众多。大概分为这样几类。
关于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探讨的论文。例如赵增彦的论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东北师大学报》2013年2期)认为:多元化整合、合理化配置、高效率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是完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一元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决定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与水平。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才能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豆艳荣的论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历史教学》2011年10月)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认定为辅助理论教学。但现实诸多因素常使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点缀。只有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改革理论教学,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刘长生的论文《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模式的创新——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高校辅导员》2017年10月),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依然存在组织动员乏力、指導力量不足、内涵有待提升、保障支持不够的现实困境。与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相耦合的“五化”社会实践组织模式,探索实现学校顶层推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师全程指导与社会资源有效支持联动,是创新高校实践育人组织模式的有益尝试。
关于实践教学育人功能的论文。如田传信的论文《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年3月)认为构建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高校思政实践理论,从大思政视角出发,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指出这一模式的构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主体性价值回归的具体价值。宋晓燕、刘丽娟的论文《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价值观教育统筹设计思路》(《吉首大学学报》2014年12月)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探索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价值观教育统筹设计的思路,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通过“主题+专题”式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设计,实现从学科教学为主导向教学育人为主导的转化,找到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之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养成。
关于实践教学反思的论文。向泽雄的论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12期)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理论分歧;二是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还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把握;三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反思和改善。因此,以科学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内涵为前提,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状为基础,以构建“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及“监管与保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途径,可以为解决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实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学者们在探讨思政教学实践课题的过程中,从诸多角度研究,如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价值实现和反思等方面探讨论述,但是在理论课程课堂中的实践化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思政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
一、讨论实践课堂
首先,在上课前给学生一个能引起兴趣的话题,这类话题在时事新闻中选取最为有效,尤其是与生活有关的议题。在获得学生们瞩目倾听之时,把它巧妙的过渡到今天理论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中,并从中选取有个有争议性或者有发言余地的论题,引导学生们去分组思考,思考之后,由组长总结发言,各组发言完毕,教师总结。这样思政课教学就达到了既能在理论学习中弘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又能体现课程自身的学术实践品质,科学地连接了历史与现实。
二、翻转课堂
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渠道的拓宽,冲击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翻转课堂这种组织形式,有必要被应用,并将多年积累的知识资源、理论课学术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育人资源。翻转课堂的组织,一方面,要求教师教学技能的精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知识的积累。翻转课堂的积极意义在于为学生创设宽阔的学习平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解答,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改善课堂讲授方式,连接理论与实践是创设特色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方式。
三、时事评议课堂
社会热点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同样得到关注,高校学生可以根据思政课堂上所讲的观点和方法去理解热点的新闻事件,促进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评价和看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政课程的效果。为此有效的思政课堂还应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理念。科学的价值观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之时要与讲授内容融会贯通,要有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规划。
四、主持节目课堂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去阐释课堂的组织,例如课前设计整个课堂为一个有趣的节目类型,为此要设计主题、论题和组织形式。设计好了之后,在实施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金牌主持人,连接学生与知识,调节学习气氛,避免冷场,并推高讨论热情,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点评,在点评中运用专业知识引导阐述,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
五、红色文化课堂
陕西省分布着许多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思政课程要充分运用当地本土文化去对学生教育、熏陶。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不仅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还会有利于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此处课堂导入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后反思环节要加强构建。
教师在课外实践中,带领学生积累资料,活动结束后让参加实践的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PPT。这些就是课内理论教学实践化的关键知识传播媒介。在课堂上,教师给予恰当导入,创设一个主题,接着学生开始讲授,讲授的内容就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这让那些没能亲身参与的学生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抬头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现状,有其内在的原因,例如吸引力不足、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疲惫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果的获得。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有效的应对方式。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与学互动方式多样化,老师设计不同的情境,运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融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使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中,体验其中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受到启发,自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