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与张枣诗歌语言异同论略

2018-05-14 09:06肖学周
丝路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昌耀

【摘要】昌耀与张枣是从湖南走向世界的两位当代诗人,他们都对当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他们对古诗语言的不同态度,对诗歌形式的不同选择,诗歌语言的不同风格及其诗歌语言差异的成因等四方面对这两位重要的当代诗人的异同加以比较。

【关键词】昌耀;张枣;诗歌语言异同

之所以将昌耀与张枣进行比较研究,不只因为他们都是从湖南走向世界的当代诗人,更由于他们都对当代诗歌产生了影响。早在20世纪80年代,昌耀就被认为是“中国新诗运动中的一位大诗人”。张枣则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可以说,昌耀和张枣这两位“完美主义者”代表了中国当代诗歌的两极:基于生存苦难的现实诗派和追求纯诗元诗的技艺诗派,其不同手法为独白与对话,其语言风格分别为厚重与轻逸。

在我看来,昌耀与张枣诗歌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对古诗语言的不同态度。即使“古语特征”出现在昌耀诗中有其合理性,但他的做法对当代诗的发展并不足取。不同于昌耀的语言复古行为,在有些诗《镜中》《何人斯》《刺客之歌》《楚王梦雨》里,张枣也沿用中国古诗的语言、题材等,但无不经过高度的个人转化,使之融入现代汉语中,几乎看不出古语特征。在这方面,张枣构成了对昌耀的纠正。

其次,对诗歌形式的不同选择。昌耀作品中的不分行现象起初出现在诗歌《一九七九年岁杪途次北京吟作》(1979年)中,至《浇花女孩》(1983年)开始获得独立,20世纪90年代后突然增多。昌耀自称是“大诗歌观的主张者与实行者”,并把此类写作称为“不分行的文字”,学者们普遍把它视为“非诗化”的诗,做出诸如“散文诗”“散文式形制”或“不分行诗歌”“诗文”“片段书写”“跨文体写作”等不同的命名。在我看来,这主要因为它们出现于昌耀被认为是一位大诗人(昌耀的代表作是完成于1981年的《慈航》,而不是“不分行的文字”)之后,如果它们是由一个散文家写的,这些命名就不会出现了。因此,我认为不如把昌耀后期这种“不分行的文字”直接看成散文。正如昌耀本人所说的:“我并不贬斥分行,只是想留予分行更多珍惜与真实感。就是说,务使压缩的文字更具情韵与诗的张力。随着岁月的递增,对世事的洞明、了悟,激情每会呈沉潜趋势,写作也会变得理由不足……”这表明昌耀已随着激情的衰退转向了散文写作。即使诗人写的散文极富诗意,也不应把它说成诗,就像不把李商隐的骈文归于诗一样。把它和张枣的诗比较,就会看得更清楚。事实上,张枣诗中也存在着跨文体性,但他常以对话方式实现内在的综合,这样既不突破分行,也保证了诗歌形体的规整。因此,张枣的现代汉诗获得了优雅完善的形式感。

再次,昌耀与张枣诗歌语言的不同风格。从语言资源来看,昌耀偏爱古语,整理过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并在创作中注重吸收民歌语言,对国外诗歌也很熟悉,但他不懂外语;而张枣精通德、英、俄、法等多种外语,著有学术著作《1919年以来中国新诗对诗性现代性的追求》(德文),主编《德汉双语词典》,译作《最高虚构笔记:史蒂文斯诗文集》(与陈东飙合译)、《张枣译诗》。其名作《镜中》《彼何人斯》也体现出衔接与转化中国诗歌传统的非凡成就。总体来说,昌耀的诗歌语言厚重强硬,阳刚有力;张枣的诗歌语言轻逸妩媚,阴柔甜美。

最后,造成昌耀与张枣诗歌语言差异的成因,可从所受教育、身份性格与现实生活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从教育背景来看,昌耀只读到小学,尽管后来也接受过其他零星教育,但基本上是个自学成才的诗人;而张枣接受的是完善的现代教育:本科(湖南师范大学英语系)、硕士(四川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學专业)、博士(特里尔大学文哲专业),随后在德国图宾根大学与中国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任教。长期的学院背景使他成为一个学者型诗人,气质阴柔,后期比较颓废。和张枣相比,昌耀的“军人”“犯人”“单恋的情人”等多种身份强化了他的男人本色和英雄品格。殊途同归,他们最后都成了癌症病人,但仍有不同:昌耀选择了自杀,张枣死于疾病。

诗歌语言是现实的对应物,诗人采取什么样的语言与形式最终取决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在翻译张枣诗歌的过程中,顾彬慨叹张枣是中国“20世纪最深奥的诗人”。从表面来看,造成张枣的诗深奥的原因是他对现实的高度内化,以及追求陌生化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张枣的生活狭窄单调,促使他只能向内心开掘,致力于纯诗与元诗写作。相对来说,昌耀的生活不仅复杂多变,而且其命运几乎被苦难贯穿,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像张枣那样讲究精致的形式,而是任由强大的现实力量突破以往的诗歌形式。可以说,巨大而深厚的现实感促成了昌耀的诗歌语言。

参考文献

[1]董生龙.昌耀阵痛的灵魂[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顾彬.综合的心智[J].作家,1999(09).

[3]昌耀.昌耀诗文总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肖学周(1971.05—),男,河南兰考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诗歌。

猜你喜欢
昌耀
第三届昌耀诗歌奖揭晓
《星星》点灯,照亮昌耀
我写作履历中的“昌耀时间”
第三届昌耀诗歌奖在青海颁奖
刘湛秋鼎力相助昌耀的故事
昌耀与骆一禾
以孤绝和谦卑向诗歌高峰攀登的践行者
一片芳草
韩作荣:昌耀生命中“贵人中的贵人”
昌耀 峨日朵雪峰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