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中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

2018-05-14 09:06李蕊
丝路视野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发模式对策与建议特色小镇

李蕊

【摘要】淮安作为运河之都,运河沿岸相对存有集中的特色街区和历史遗存,给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提供了便利。而大运河中地处重要水利枢纽之一的淮安码头古镇,具有浓厚的文化资源,在如今的文化旅游热潮中,如何利用运河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打造运河名镇,开发运河文化旅游模式,是本文所要阐述的。

【关键词】特色小镇;运河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对策与建议

一、前言

特色小镇是休闲旅游度假小镇,而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及其景点的文化内涵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文化是旅游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魅力的渊薮,是旅游的灵魂。悠悠运河水,脉脉育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京杭大运河哺育着沿岸各座城市,留下的不仅仅是璀璨的历史,其衍生出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相当丰富的,作为运河之都的淮安就是因运河而兴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中有着2300年历史的码头镇作为其历史古镇,更是有着极大的利用和开发价值。如果将码头镇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发展的文化产业打造成独树一帜的特色小镇,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二、特色小镇建设中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机遇分析

(一)码头镇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1.运河古迹文化产业

码头古镇位于淮安市区西南,隶属于淮阴区,南临洪泽湖,东与市区毗邻,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泽湖大堤北部石工头,有三闸遗址等四处遗存为公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点,其中著名清口水利枢纽历史上是黄河、淮河、中国大运河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处,也是中国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枢纽工程之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口枢纽作为一项重要的遗产区被列入名录。因四水穿镇的地形地貌,水利条件优越,码头镇成为商贾汇聚重地,从而使得南北文化相互交融。

2.历史人文古迹遗存

码头有2300年的历史,从秦始皇置淮阴县开始,就长期为县治所在,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都会在码头镇御马头下船南巡,这里的淮阴故城遗址、秦甘罗城遗址、清河旧县遗址、漂母庙、韩信故里遗址等都是古镇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们为了生活沿运河迁移,运河文化包容天下的同时,创新精神也渗透其中。

(二)小城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机遇

1.政府十分重视和投入特色小镇建设

随着“十三五”计划的贯彻落实,城市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多项政策红利的支持下,“特色小镇”正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2016城市政策核心文件《住房部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的颁布,随后出台的优惠政策也一直围绕特色小镇展开,地方小镇的特色建设立即成为地方政府、各大企业密切关注的对象。此后,民营资本热潮开始,从阿里巴巴到華为,从万科到万达,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开始涉足。特色小镇作为投资的新领域和发展的新平台,未来将带动多产业发展。

2.全域化旅游发展趋势

全域化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三、特色小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径与模式

(一)特色小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径

特色小镇的“特”就是在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你可以看到别的特点,但在这个城市、这块土地留给你的一定是其他城市不曾给到的。根据当地情况不同,可以在资源上、生态上、工业上,特别是在文化上,用这个“特殊”,发展城镇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地区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旅游界关注的焦点。小城镇的旅游业更是要发挥自身“旅游支点”的作用,提高小镇品牌竞争力,做大人气,加强自身基础建设、特色建设,尤其在餐饮、住宿方面,码头镇要结合运河古建筑群等,在历史中创新,给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此外,不以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注重游客在景区内的文化消费、环境消费、精神消费。在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同时,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二)特色小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模式

1.运河旅游商品开发模式

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认可这个商品的价值,从而认可这项非物质技艺的价值,更有利于该项非物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码头镇可结合淮安本土非遗技术剪纸、蛋雕、淮海戏等与运河文化相结合,例如运河风光剪纸画、蛋雕码头小镇全貌、汤羊肉模型钥匙扣等,除了制作特色传统美食汤羊肉和码头豆腐来吸引游客外,也可以开发出真空包装的商品进行售卖。

2.资源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码头镇是集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以其原始运河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为核心吸引物,建筑景观、博物馆、名人故居以及遗址组成主要产品,向游客展示小镇上最原始的文化元素。现下体验式消费日益火爆,所以结合码头镇特色运河文化,提炼出运河体验主体,设计“做一次码头豆腐”“赏一趟运河风光”等体验项目。当然,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对旅游经历的纪念,也是体验感受的有效延伸,可以让游客画运河风景沙画,购买农家自产果蔬、地方特产汤羊肉包装产品等。

四、码头镇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

一个成功而富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创业产业项目能催生地区的产业链,带来商贸、服务业等等不断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地区经济繁荣。所以围绕着运河文化要衍生一系列文化产业,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一是文化产品,如图书、杂志、音像制品、文化周边等;二是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参访、广播电视、微电影及纪录片的录制与播放等;三是文化艺术服务,包括漕运文化模拟演示、淮海戏表演等其他文化艺术服务;四是最热门的网络文化服务,主要是指运河文化小镇网站的建立、电子购票团购、线上询问旅游资讯等网络服务,主要针对年轻一些的消费游客;五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主要提出体验式旅游这一主题,使用最新VR技术、全息投影等,使旅游景区现实与虚拟结合,带给旅客最新的视觉体验,使旅游活动“可参与、可互动、可感受、可享受”;六是其他文化服务,主要是指小镇的文化产品的出租、广告和会展服务,例如古装租赁和写真拍摄、运河相关古书画会展等。

(二)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的建议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与实施

如今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过于重量而非重质,但无论何时,教师队伍都是人才培养的中间力量,所以在培养旅游管理展业人才时,可以聘请高校学术型教师理论授课,旅行社获外企专业人士事务授课,特别是在特色小镇中培养人才一定要深知小镇特色与文化,让专业知识与地方特色结合发展,为码头特色小镇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建设资金的吸引与利益创收

财政投入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一般来说,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吸纳外资对旅游进行开发有利于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旅游本身的高回报、快回报率,对外来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建立合理的外来资本准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码头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有利于形成国内旅游市场的统一,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旅游的发展建设。形成旅游大发展的局面,与投资者形成双赢的合作关系。

五、结论

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具备成为苏北知名特色小镇的旅游发展潜力,针对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在码头古镇本身的独特文化优势下,借助淮安旅游发展的强劲东风,依靠政府、企业和原住民的通力合作,切实有效地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规模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产业链,建立特色小镇旅游圈,才能使码头镇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开发模式对策与建议特色小镇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浅谈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
邢台微营销市场前景与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