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2015—2017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8-05-14 15:20林燕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3期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林燕霞

[摘要]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江夏区2015—2017年麻疹流行情况,为麻疹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江夏区2015—201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武汉市江夏区2015—201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7/100万;发病高峰在3月(9例、占50%);男性占38.89%(7例),女性占61.11%(11例);9月龄~15岁发病7例,占38.89%;小于或等于8月龄发病6例,占33.33%;病例除5例15岁以上成年人,其它均为散居;9月龄~15岁7例中有3例接种麻风疫苗仍发病,4例未种。报告及时性、流调及采样及时性均为100%。结论 2015—2017年江夏区仍有少量麻疹散发。加强麻疹疫情监测,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生与流行的关键。

[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c)-0187-03

自1986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武汉市江夏区麻疹发病已得到控制,但由于城郊结合地带日趋加大及医院感染等因素,仍不断有麻疹散发病例报告。为探讨原因并制定防控措施,实现消除麻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武汉市江夏区2015—201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辖区内各医院上报人口总数。

1.2 病例定义和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

1.3 统计方法

建立麻疹病例个案数据库,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χ2检验比较各率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5—2017年麻疹监测报告病例数共1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7/100万,3年分别为8、6、4例,发病率分别为12.9/100万、9.08/100万、6.24/100万;其中实验室确诊18例,实验室确诊率100%。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15—2017年全区23个单位有9个单位发生麻疹病例,分别是纸坊6例、大桥4例、庙山2例、法泗1例、五里界1例、藏龙岛1例、金口1例、山坡1例、郑店1例。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2015年2月1例、3月四例、7月1例、8月1例、11月1例。2016年3月4例,4月1例,5月1例,8月1例。2017年3月1例,9月1例,12月2例。发病高峰3月(9例、占50%)。见表2。

2.2.3 人群分布 ①性别与年龄分布:报告的18例麻疹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11例,性别比为男:女=1:1.57。发病年龄:最小年龄为5月龄,最大为43岁,9月龄~15岁发病7例,占38.89%;<9月龄发病6例,占33.33%,≥15岁发病5例,占27.78%。

②职业分布:发病儿童13例,均为散居,占72.22%;15岁以上人群中3例待业、1例教师、1例为商业服务人群。

2.2.4 免疫接种史 在报告的18例麻疹病例中,仅有3例接种过麻风疫苗(包括6例8月龄以下未到接种年龄, 9月~15岁儿童4例0剂次中3名患兒因病推迟接种、1名儿童接种其他疫苗后推迟接种)占16.67%;15岁以上5例患者均免疫史不详5例,占27.78%。

2.2.5 居住属性 2015—2017年江夏区发生的18例病例中,有12例为常住人口,6例为流动人口。

2.2.6 症状与体征 发热为100%(18例),出疹为100%(18例),咳嗽为88.89%(16例),结膜炎为88.89%(16例),卡他性鼻炎83.33%(15例),口腔粘膜斑55.56%(10例)。3例并发腹泻,15例无并发症。

2.2.7 血清学检测 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报告的18例麻疹病例中,采集血清标本18份检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结果显示阳性18份,抗体阳性率为100%。

2.2.8 监测指标分析 发病7 d内报告率100%(18例),报告后48 h内流调率、病例标本采集率、标本及时送达率、送达标本合格率均为100%。

3 讨论

分析武汉市江夏区2015—2017年麻疹病例显示:①平均发病率为9.37/100万,全区9个街乡有发病,均为散发,流动人口较多的街乡多发,充分证明要提高流动人口较多的街乡的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的接种率。②发病高峰3月,与卓家同[1]研究结果相近。③发病人群中8月~15岁4例未接种麻疹疫苗,说明常规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提示应提高基础免疫接种率[2]。④发病年龄5~8月龄患儿占33.33%,说明未到初免年龄的婴幼儿病例占比较大,这与云雪霞等的研究结果相似[3-4]。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是婴幼儿未到麻疹初始接种月龄,而未能接种疫苗,而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水平从6月龄开始就下降,5~8月龄为麻疹保护空白期,导致容易患病。提示必要时开展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及疫苗接种[5]。实践证明,保证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提高8月龄及15岁儿童疫苗接种的及时率,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能有效降低其传播。⑤18例病例中15例在患病前7~21 d均去过医院,1例在发病前7~21 d去过山西旅游,证明麻疹病例患病医院感染严重。

建议为:①加大目标儿童主动搜索,发现未种免疫规划相关疫苗的儿童及时接种,对辖区高危人群和流动儿童聚集的地方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寻,以消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的扩散。②建议在每年3月份以前进行一次全区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减少发病率[6]。③提高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减少漏种发生。④必要时开展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及疫苗接种。提高8月龄及15岁儿童疫苗接种的及时率,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⑤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呼吸道疾病的就诊管理,实行预检分诊、隔离治疗,加强消毒管理,杜绝麻疹在辖区内感染传播,落实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⑥深入开展麻疹防制知识的宣传,增加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综上所述:①因江夏区大桥、庙山、藏龙岛、金口和纸坊街道均为开发区,人员流动频繁,所以大部分麻疹病例均以上区域。②18例麻疹病例,15例在发病前7-21天去过医院,证明医院感染严重。③1例流动儿童发生麻疹病例满3岁仍未接种麻疹疫苗,因其居住在大桥,但接种在省妇幼医院,而且该患儿一直生病,并且患儿流动频繁,不定期在大桥居住。证明不在居住地接种且频繁流动儿童管理仍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 卓家同.控制麻疹现状与控制策略实施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1):68-70.

[2]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359.379

[3] 云雪霞,许建雄,梁建华,等.广州市2007年与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比较[J].热带医学杂志,2009,9(1):89-90.

[4] 周勇,蔡志坤.福建省自然人群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状况[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2):37-38.

[5] 罗央努,傅黎平.25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结果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47-1748.

[6] 李黎,余文周,税铁军,等.全国2003-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01-105.

(收稿日期:2018-08-24)

猜你喜欢
麻疹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2021-2022年广西某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东兴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Vaccination
绝迹多年的麻疹再现阿根廷
东营市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世卫组织:欧洲麻疹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