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市黔江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2018-05-14 15:20蒋敏吴彩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死亡率

蒋敏 吴彩霞

[摘要] 目的 研究重庆黔江区慢性病早死概率,为相关部门制订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度死亡个案和人口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7年黔江区报告粗死亡率为710.17/10万,标化死亡率513.93/10万;早死概率为15.05%,其中男性为17.91%,女性为11.95%;去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增长期望寿命3.63年,寿命损失率为4.77%。结论 4类主要慢性病对黔江区居民的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的损失较为严重,应多措并举降低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

[关键词] 死亡率;早死概率;期望寿命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b)-0180-02

慢性病早死概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被WHO推荐为各国家评价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1]。《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指出慢性病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2]。丁贤彬等[3]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2025年需降低至12.76%。该次研究黔江区慢性病早死概率,为黔江区慢性病早死概率達到重庆市的指标提供数据基础,为相关部门制订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死因资料来源于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信息系统”,现住址为黔江区的常住居民死亡个案。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国家基本信息系统”黔江区2017年常住人口数据。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O进行死因编码分类,根据2017年度死亡病例和人口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和寿命损失率等指标。早死概率:是指死亡年龄介于30~69岁,早死概率期望寿命与去死因期望寿命:采用简易寿命表和去死因期望寿命表计算平均期望寿命。

2 结果

2.1 总体死亡情况

2017年黔江区常住人口46.20万,其中男性23.82万人,女性22.38万人,男女性别比106.40:100;报告粗死亡率为710.17/10万,标化死亡率513.93/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812.41/10万,标化死亡率612.13/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601.33/10万,标化死亡率415.17/10万。

2.2 主要慢性病早死亡概率情况

2017年黔江区4大主要慢性病死亡2 579例,粗死亡率558.23/10万,标化死亡率384.27/10万;早死概率为15.05%,其中男性为17.91%,女性为11.95%。恶性肿瘤导致的早死概率最高为7.02%。见表1。

2.3 主要慢性病去死因期望寿命

2017年黔江区人均期望寿命76.18岁,男性74.14岁,女性为78.50岁。分别去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后,增长的期望寿命分别是3.06、3.63、0.16与2.24年,寿命损失率分别为4.02%、4.77%、0.21%与2.94%。其中去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增长的期望寿命3.63年,寿命损失率为4.77%,对男性和女性的去死因期望寿命影响最大。见表2。

3 讨论

2017年黔江区主要慢性病导致的早死率为15.05%,低于2016年重庆市慢性病早死概率15.96%[3],高于2015年淮安市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13.93%[4],2015 年石嘴山市早死概率 14.75%[5],与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要求主要慢性病降低20%,重庆市要降低至12.76%[3]的目标相差2.29%。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明显高于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同王德征等、曾新颖等分析一致[6-7]。黔江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率是2.78%,去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增长的期望寿命3.63年,寿命损失率为4.77%,对男性和女性的去死因期望寿命影响最大,且女性高于男性。与重庆市总体情况及重庆市开州区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期望寿命(6.02年,5.69年)最高不同,高于重庆市去除慢性呼系统疾病期望寿命增加(1.89年)[3]和重庆市开州区3.54年[8]。

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是黔江区居民第一位死因[9],是危害黔江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黔江区居民有敞灶做饭和敞火取暖等生活习惯,提示要加强健康教育干预,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9]。

综上所述,四大主要慢性病对黔江区居民的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的损失较为严重,应在高危人群中针对这四种慢病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降低疾病负担。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治,多措并举降低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从而按期完成慢性病早死概率降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WHO.Global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4[EB/OL].[2016-08-09].http://www.who.int/nmh/publications/ncd-status-repot-2014/en/.

[2] 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EB/OL].[2016-09-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14/content_5167886.htm.

[3] 丁贤彬,唐文革,毛德强,等.2016年重庆市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 51(11):1033-1037.

[4] 徐康,王涤,石小玲,等.2010-2015年淮安市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 45(2):196-200.

[5] 马洁,任海丽,侯文刚,等.2015年石嘴山市慢性病早死概率状况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4):301-302.

[6] 王德征,张辉,徐忠良,等.天津市1999—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2):1672-1676.

[7] 曾新颖,李镒冲,刘世炜,等.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3):209-214.

[8] 罗晓霞,肖幸平,刘彬.2016年开州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35):185-186.

[9] 崔一敏,吴彩霞.2016年重庆市黔江区居民全死因监测分析[J].医药卫生,2017,4(3):321.

(收稿日期:2018-04-15)

猜你喜欢
死亡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睡眠时间越短,死亡率越高吗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中国人口死亡率建模比较及长寿风险度量
卫健委: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
瘦与长寿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