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必然性及进展

2018-05-14 15:20袁茂阳安冬韩亚赵正雨邹志霆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4期

袁茂阳 安冬 韩亚 赵正雨 邹志霆

[摘要] 创建卫生城市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的贵州省而言,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推动城乡基础设施逐年改善,以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和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及面源污染处理为重点,加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使城乡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县城(乡镇)数量增多的目标。今后将在巩固城乡环境和加强创卫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和健康理念的普及,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教育群众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为进入以健康城市为载体的爱国卫生时期打下基础。

[关键词] 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城市;健康城市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a)-0034-03

创卫是创建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的简称。随着城镇化发展,卫生与健康逐渐成为城市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改善環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方式是降低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改善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1]。2014年以来,贵州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将创卫工作不断延伸到乡村,取得一定成绩,为步入以健康城镇为载体的爱国卫生时期打下基础。

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必然性

1.1 工农业污染困扰城乡发展

环境不仅是塑造城乡形象提供资源和条件,也会约束和限制城乡发展及其程度,而城乡经济发展往往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仅靠自然演化和环境管理是难以逆转的。贵州省是土地资源匮乏的省份,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工业污染,而化肥、农药、农膜的长期使用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使农村环境陷入农业和工业的双重污染,这对于在受污染环境里生产作业的农民以及消费这些产品的居民而言,都存在难以估量的健康风险。

1.2 城镇卫生的改善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

长期以来,贵州省财政收入偏低,经济欠发达的城镇较多,城镇化程度较低。因为经济落后,在没有特殊意愿下,不会对所有影响居民健康的有关因素进行倾向性的投入,淡化了城乡规划和发展以健康为核心的根本事实。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的过程中,没有对难以立即产生经济回报的基础设施给予足够的投入和积累,使得城乡供水设施、卫生设施等常年落后。同时,贵州省受喀斯特地貌限制,农村布局分散,不利于给予基础设施足够的投入和积累,而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连通,导致水体污染容易扩散。

以往农村卫生调查显示[2-4],71.42%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农田或河流,38.07%的农村饮用水供水未做处理,62.17%的农村饮水工程无消毒设施,农村集中式供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35.79%,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69.88%。在一些缺水的地区,生活饮水合格率为17.6%。饮用水源地和供水的检测指标不能完全满足卫生标准要求[5],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工程无消毒设施[6]。在农村,存在以污水灌溉、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等农业生产方式,十分利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1.3 部分城镇脏乱差成为常态,积重难返

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随意丢弃、焚烧或填埋方式[7],一定程度上对田地和水源造成污染。焚烧垃圾造成空气污染的同时,也危害受污染的居民健康,而未将垃圾分类直接进行填埋,也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任何一个城乡不可能置于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圈之外孤立地寻求发展,城乡之间是互相依存、资源共享的关系。若某城乡环境要素出现退化或污染,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食物污染、虫媒孳生,则会影响相关城乡的社会经济发展。

1.4 公众卫生意识较差,健康意识待提高

2012年,贵州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4.3%,低于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8.8%[8-9]。常年生活在脏乱差环境中的居民,容易形成与落后卫生条件相适应的生活理念和习惯,并用来解释其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正当性[10],居民对居住地的负面舆论多,对改善健康行为的措施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政府难以引导舆论走向。因此,地方政府在争取居民共同参与卫生创建活动上存在困难,居民也丧失了主动参与改善城镇卫生创建的意识[11-12]。

综上所述,由于健康理念没有贯穿城镇规划、发展和管理过程,环境污染、卫生落后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健康危害[13]。贵州省旨在借助创卫工作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改善,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既要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更注重将健康理念带入农村。

2 卫生创建的条件

2.1 经济发展机遇

2012年以来贵州省GDP年均增长12.5%,经济动力持续增强,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发迫切。城乡发展动力取决于区域、资源、产业和环境优势,其中,城乡环境是可创造的优势资产,良好环境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城镇,足够的财力又保障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健康与经济互相促进发展的效应,不仅改善居民健康水平,也会促进居民健康资本的长期发展,进而对经济增长和转型构成影响。

2.2 生态环境优势

历史上,城市经济发展往往以环境污染、健康损伤为代价,而创建卫生城市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卫生问题。目前,贵州省城市(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0%。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实现贵州省城镇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健康城镇的天然条件。

3 创卫成果

因常年经济落后,贵州省展现给外界的城乡形象是混乱、脏乱等较差形象。2014年贵州省爱卫会制订了“两个3年”卫生创建计划,启动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借助贵州省正在构建大旅游、大生态、大数据格局的历史背景,与“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旅游景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结合,大力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活动,积极助推“健康贵州”的构建。

3.1 转变城市发展和管理观念,适应健康经济的需要

卫生创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環境保护、社会公用事业、体育、教育、卫生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依托以信息采集和监控调度为基础,以智能化处理、大数据运算为核心的城市管理体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升级,有效衔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环节。从贵州省创卫经验上看,构建群体健康干预机制,制定地方法规制度,成立党政领导负责,职能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指挥部,抽调业务能力强、作风强硬的干部全脱产办公,实行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网格责任制”,构建以责任分解、数字化管理和信息监督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主的工作机制,通过任务分派、监督考核、奖惩问责等多个环节,是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确保创建卫生有效实施的保障,促成个体、社区和社会产生健康成果的保障。

3.2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利于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从政府角度看,基础设施改善的意义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基础条件。截至2016年,贵州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7%;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0%,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7%;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78.39%,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6.85%。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使卫生工作向农村延伸,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农村改厕和清理成堆陈旧性垃圾为重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5%,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80%[14]。

事实证明,以创建卫生城镇为载体,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镇环境,也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城乡基本功能的日益提升,促进环境卫生持续改善[15]。

3.3 国家卫生城市数量飞跃

贵州省已命名国家卫生城市8个,占全省城市(含县级市)总数的61.5%;已命名国家卫生县城26个,占全省县城(不含市辖区)总数的39.4%。通过卫生创建工作,实现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贵州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水平达12.69%,为打造“健康贵州”奠定基础。

4 展望卫生创建

在人口众多、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针对地方居民卫生知识和资源,采取多种健康表达形式和健康传播方式,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16],贵州省卫生城市创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由于贵州省作为经济落后省份,全面创建卫生工作发展较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原有疾病和健康问题存在的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的健康威胁也日渐突出。贵州省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1.9%,高于全国水平3.3%[17]。标化后成年人吸烟率29.1%,高于全国水平28.3%,而戒烟率8.3%,低于全国水平15.3%[18],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态势未引起足够重视。

2017年,贵州省借贵阳市作为全国创建健康城市的试点之际,将6个市县和8个乡镇作为建设贵州省省级健康城镇的试点,为步入以健康城市为载体的爱国卫生运动时期打下基础。通过倡导以社会性健康问题为着眼点的城市发展观[19],更广泛地关注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等因素,使卫生创建工作指标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市政建设范围,逐步扩展到生活质量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20],向健康城市迈进,力争提高贵州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21]。

[参考文献]

[1] 阮师漫,岳大海,成刚,等.健康城市视角下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9):829-832.

[2] 彭西英,张建华,蒋励,等.2015年贵州省农村环境卫生调查结果分析[J].环境与健康,2017,34(9):842-843.

[3] 周藜,朱玫,陈依江,等.597份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17(2):102-104.

[4] 周萌雯,郝森,曾永年,等.贵州农村“三小”饮水工程卫生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01-3502.

[5] 江川.贵州省各级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4):81-84.

[6] 陈刚,向红,蒋励,等.2013年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21):3111-3115.

[7] 何平,张建话.贵州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医药前沿,2015,5(6):80-82.

[8]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9]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北京: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2013.

[10] 喻小青,谢晓芳,柳村,等.2012年贵州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2):217-221.

[11] 宋涛,柳东如,杨彧黎,等.从卫生城镇创建看爱国卫生运动[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5):476-477.

[12] 毛童俊,胡伟,杨飞.群众满意率调查在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5):529-531.

[13] 殷雪薇,杜雪莲.贵州省环境污染损失价值的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88-92.

[14] 贵州省统计局.2017年贵州统计年鉴[EB/OL].(2017-02-17).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sjcx_35720/ndsj_35724/.

[15] 岳大海,阮师漫,成刚,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对城市健康环境指标影响的评价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2):136-140.

[16] 谭静伟,秦雪英,何琳,等.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效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疾控杂志,2015,9(1):10-12.

[17] 周婕,李凌,刘丹,等.贵州省成年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6):1115-1118.

[18] 徐莉娜,刘涛,李凌,等.贵州省成人烟草流行状况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2014,22(6):675-678.

[19] 肖竹筠.影响中国人健康的可控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核心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8):2873-2878.

[20] Webster P,Sanderson D.Healthy cities indicators—a suitable instrument to measure Health[J].Journal of Urban Health, 2013,90:52-61.

[21] 翁浩,张益霞,潘昀熙,等.2012年贵州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7):1304-1306.

(收稿日期: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