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秋
[摘要] 目的 就社区及医院内乙肝病毒的防控及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及附近社区的疫苗接种情况、乙肝血清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随机抽样,选取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50例纳入研究对象,对给予综合卫生管理干预,就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情况等进行评定。结果 在回顾调查的4年中,未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显著高于成年人群,且慢性乙肝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成年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10例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干预后,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认知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及附近社区近年来开展乙肝病毒防控管理工作,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控制均较为满意,对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实施针对性卫生管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负性心理状态,其在疾病预后方面的干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HBV;HBV携带者;乙型肝炎;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161-02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与感染是当今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HBV引起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肝硬化等疾病的危险因素[1],乙型肝炎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传染性等特点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卫生问题。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推广,我国HB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我国现今HBV携带者与HBV感染者的基数仍十分可观,因而对HBV的防治与管理工作仍不可松懈[2],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在社区及院内均开展实施了乙肝病毒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同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来通过乙肝血清学检查筛查出的50例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给予针对性卫生管理干预,现就具体研究调查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及附近社区的疫苗接种情况、乙肝血清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期间期间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随机抽样,选取50例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针对性研究分析及综合卫生管理干预,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由血清学检查、肝功能检查确诊为HBV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未合并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或肝器质性病变者;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正常者;未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不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依从性高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3~69岁,平均(40.86±6.34)岁,该次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 疫苗接种情况及乙肝发病分析 社区与医院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乙型肝炎发病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就其年齡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期间实施社区及医院综合防控干预,定期实施预防接种宣传,开展乙肝知识讲座,每个家庭发放相关宣传资料。
1.2.2 卫生管理干预 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随机抽样,选取50例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卫生管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①乙肝病毒宣教:在医院及社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工作,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强调乙肝病毒的传染性除与传染源有关外,还与自身机体免疫状态、机体素质相关[3],且随着我国过去对乙肝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普及与推广,大多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体内均携带相应抗体,以此降低社区居民对乙肝病毒不必要、过激的恐惧心理。
②心理干预: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对疾病本身的焦虑恐惧,加之患者本身的传染性,易引发患者孤独感。同时乙肝患者的社会歧视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各界均有存在较难避免,患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与歧视,易加重负性心理,长期负性情绪的累积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甚至厌世的情况。因而,给予这类患者心理干预的价值较大。首要即解除负性心理,在提高患者、家属及社区居民认知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由专业心理医师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的调适、适度发泄,提高心理承受及应对能力,使患者家属鼓励陪伴患者,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③防护干预:患者家属尽早接种乙肝疫苗,HBV主要经由血液及其他体液进行传播,因而对传播途径须给予干预,提倡安全性行为,必要时采取职业安全措施,切断传播。
④随访监测:对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症状等情况,每3~6个月例行一次血清学、病毒学、无创肝纤维化、影像学等检查[4],为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定期监测,以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早期依据。
1.3 评价指标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乙型肝炎发病情况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随机抽取医院及社区内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实施问卷调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对实施干预的50例患者,于干预前后给予心理状态、认知情况等的评定,其中心理状态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进行评定,认知情况评定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HBV传播、HBV防控、疾病预后、疫苗接种、健康行为等5个方面进行评定,各指标均分值20分,总分100分,分值与认知情况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研究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在随机抽样的5 893份有效调查问卷和血清学检查报告中,1~18岁未成年人群共1 485例,其的疫苗接种率为100%,成年人群共4 408例,疫苗接种率为3 982例(90.34%),未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显著高于成年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乙肝发病情况分析
回顾调查的4年中,1~18岁为成年人群共1例(0.07%)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成年人群中共59例(1.34%)确诊慢性乙型肝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P<0.05)。
2.3 50例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定比较
干预前,50患者SAS及SDS评分均较高,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干预后各指标评分显著降低(P<0.05),见表1。
2.4 50例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干预前后认知情况评定
干预后50例患者认知功能各指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2。
3 结论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乙型肝炎流行广泛,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至今已近30年,但疫苗接种率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就目前而言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较为满意水平,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降低,但目前尚缺乏对HBV及相关疾病的系统化防控与管理方法[5],该院及附近社区的乙肝防控工作的已较为深入与普及,在对过去四年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达100.00%,且患病率极低,仅发现1例慢性乙肝患者,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水平相对较低,且患病率相对较高(P<0.05),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在学校对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定期开展。在对随机抽样的50例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实施综合卫生管理干预后,患者的负性心理显著改善,对HBV的认知能力显著提高,但其对这类患者的疾病发展及预后效果的影响还需更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沙花燕,杜丽,温亮,等.乙型肝炎流行动态及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9):1149-1153.
[2] 王民康.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34-36.
[3]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35.
[4] 陸荫英,李晶.《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解读之:HBV感染相关HCC的随访监测[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7(3):36-39.
[5] 张阅,吴建国,卢建华,等.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乙型肝炎防控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A):1820-1822.
(收稿日期: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