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宏 白丽 王家祥 刘俊敏 李想
[摘要] 该文研究充分借鉴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探索基于岗位胜任的、“高校-附属医院-行业企业”三方联动的信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出发,确立岗位核心能力,依托“高校-附属医院-行业企业”三方联动的实践教学环境开展基于岗位胜任的、连贯的、综合性强的实践教学,不断提高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 岗位胜任;三方联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155-02
随着我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新医改的实施对卫生信息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对医学信息管理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2014年教育部招生指南,全国约60所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专业的本科教育,其中有4所黑龙江省高校。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医学院校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存在较大不同,并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课多以校内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有效办法。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齐齐哈尔医学院在几年的信管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积极探索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新模式。
该文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高校-附属医院-行业企业”所形成的三方联动的、相互依赖的实践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三方不同的教育优势,积极调动三方的力量共同探索、制定信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并共同探讨、制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方案。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的运用
通过对有关“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仔细查阅,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从而把握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明确目前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不足。
1.2 调查研究法的运用
前期通过运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在了解齐齐哈尔医学院“三导向培养模式”和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的基础上,面向省内卫生信息行业开展卫生信息人才岗位能力需求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前卫生信息管理部门人员基本情况;单位对卫生信息人员需求情况;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征询岗位一线人对信管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建议或意见。根据调研结果确立信管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各要素的构成情况。
1.3 行动研究法的运用
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分析,研究、确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具体包括:根据“夯实基础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思路,积极探索在高校、附院、企业3种实践教学环境中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合理分解;统筹规划三方联动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3种环境中的课时分配、任务分解、内容衔接等;重点探寻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开展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应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传统教学中融入微课,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公共平台,举办讲座、开展技能竞赛等,有机地整合各种教学形式。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及时调整实践教学相应的环节或方式。实践教学管理总体上采用PDCA循环模式,不斷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
将各项研究内容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相关医院信息化行业企业中应用,并充分发挥附属医院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用人单位的双重角色作用,有效衔接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实践教学链条,不断深化、完善医院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卫生信息人才的培养能力,实施教育过程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研究内容和成果可供其他医学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参考。根据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对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阶段性考评,并对比相邻两次阶段性考评结果,根据结果对比情况验证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基于岗位胜任的三方联动模式开展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1 培养医务人员的实践能力
卫生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卫生信息人才的不断要求,给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其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维工作,这使得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强调实践性。而实践能力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作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因此,当前如何充分利用卫生信息行业里的一切有效资源,并借助卫生信息行业学会的行业学术力量,共同探索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将是医学信息教育热衷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基于岗位胜任的三方联动模式开展信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可以使附属医院、行业企业借助高校的“人才力”,又可以使高校借助附属医院、行业企业的“经验力”,实现多赢的局面。通过充分利用高校、附属医院及校外实习行业企业3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有效衔接校内理论课程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技能需求的紧密结合,从而探索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加快卫生信息人才的全面培养。
2.2 加強课程整合,构建“双平台、双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由于传统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医学、管理学等这些学科中的知识点不能较好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根据职业的标准和岗位的需求,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衔接,根据医学信息管理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对其建立了“双平台”“双模块”的课程平台,“双平台”就是指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双模块”即卫生信息管理技术岗位课程模块和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岗位课程模块等2个专业岗位模块方向,对于课本上的知识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多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开发出更多适合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在知识点的整合上,本着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其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不仅要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关于职业素质和素养的要求也要融合到平常的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2.3 对接质量需求,强化全程教学监管
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进行校企合作,对学生在学习和实习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对于实践的结构和内容概要及时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实习时能够不间断地进行学习。探索建立校企共建、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等多种形式的监督评价途径与方法,针对学生实习构建和完善监督体系,对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学生实习等等这些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不完善的环节进行改善。同时,学校也要对其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让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确保每位实习生均有基地带教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和学工管理老师三人共同管理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并通过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单位资格审查制度、分片区指导管理机制、以及加强兼职指导教师管理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切实加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
目前,新医改快速开展的同时,需要大量应用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向社区、农村等地区输入。对这些应用型人才要进行严谨的培养和有效监督管理,确保基于岗位胜任的三方联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并取得效果,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3 结语
该文立足岗位胜任力,将“高校-附院-企业”三方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运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从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岗位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考核方案进行研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通于院内实验实训、附院实习实践、企业实习实践3个环节,在高校、附院、企业3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探索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将岗位胜任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衔接。并在实践教学过程开展PDCA管理,循环改善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洋.“岗位胜任力”在职业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2):8-9.
[2] 阮焕立,孙统达,张颖.基于三方联动、双师育人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2):1223-1225.
[3] 张晓杰.基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6,2(4):576-580.
(收稿日期: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