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峰
[摘要] 目的 分析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对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实施前(2011—2013年)与实施后(2014—2016年)各50例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收集,对比实施前后的检验误差率、民众满意度以及有效控制时间。结果 相较于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实施前,实施后的检验误差率更低,民众满意度更高,报告发出时间、有效控制时间更短(P<0.05)。结论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显著,能够将风险性降低,促使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c)-0130-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的,可能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重大职业中毒、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会对公共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1-5]。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对其进行果断、及时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所说的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准备阶段、采集样品、保管、运输以及实验室检验等一系列完善、科学的质量控制方式,能够促使各种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消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检查结果准确性[6-8]。该研究将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应用于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实施前(2011—2013年)与实施后(2014—2016年)各50例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收集,对检验误差率、民众满意度、报告发出时间以及有效控制时间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性。
1.2 方法
对之前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处理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缺乏,政府在对其进行处理之前,缺乏证据,所以没有及时处理相关事件,控制力度还有待加强,甚至还有部分事件出现了升级现象,通常会损失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进而导致人民难以对政府产生信任。在类似于非典型肺炎的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针对防治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政府也慢慢认识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加强的重要性,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2.1 应急预案的制定 主要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上报时间、性质、数量以及项目等进行检验,并且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部门能够将其有效、快速解决。
1.2.2 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 成立一个监管小组,由检验科室负责人组织,不定期检查检验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各种文件与资料保存完整性、试剂保存完整性、仪器实际运行情况,并且在现场对其进行考核,汇总不完善的地方,并且积极主动地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1.2.3 将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将检验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考核培训制度、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实验室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对其进行规范、有序管理,为了能够将检验人员的素质提高,需要建立起规范化的制度,促使其在公共卫生事件出现之后,能够保持认真的态度,并且采取迅速的行动。
1.2.4 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 针对检验仪器制定调试、维修以及保养手册,并且严格遵照手册中的相关内容与要求,保养、调试、维修仪器,确保其一直能够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1.2.5 器皿和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使用的实验试剂要确保处于有效使用期间,并且由正规厂家生产,具有质量合格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其进行保存,提前校准需要进行使用的相关的容器,并且将具体情况作为依据,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1.2.6 将理化检验人员操作技能提高 科室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且对资深检验人员进行邀请,由其展开讲授与点评,以此来将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防止其因为不规范操作而导致检验误差出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要充分发挥出检验人员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通过针对性、全面性的分析相关事件,最终将解决方案确定下来,并且找出一种合适度较高的监测点方式,以此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7 加强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求实验室湿度、温度等环境能够与检验要求相符合,确保实验室内处于卫生、整洁、干净状态,严格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作为依据,合理处理相关样本,并且对其进行空白、阳性以及阴性的平行对照实验。除此之外,要确保校准液、标本以及空白液中的基质处于相同状态,防止其因为基质效应存在而导致误差出现。
1.2.8 将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加强 受到检验人员素质、样本、仪器运行状态、样本处理与留取以及实验室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后,难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進行有效确保,需要对质量控制体系中变异系数、准确度以及精密度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利用,才能够了解是否能够获得准确的结果。如果检测到的结果在质量控制范围之外,便要对失控原因进行查找,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复检样本,避免检测结果与实际偏离,最大程度上将检测报告的准确性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民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总分为100分,主要是相关部门综合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时间、方式、力度、对相关事件的反应积极性、是否有成效存在等,民众满意度和分数高低成正比。
报告发出时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之后,进行现场采样操作,然后到开展实验室检测,最后将最终结果发出的这段时间。
有效控制时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之后,采用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以及人力来促使其得到有效控制需要花费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纳入数据,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n(%)]分别用t检验或者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于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实施前,实施后的检验误差仅有1例(2.00%),远低于实施前8例(1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众满意度更高,报告发出时间、有效控制时间更短(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环境也有所变化,各种不确定危险因素也有所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为了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降低,进行准确、有效、及时的理化检验是十分必要的[9-10]。该研究通过开展理化檢验质量控制,结果显示相较于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实施前,实施后的检验误差率更低,民众满意度更高,报告发出时间、有效控制时间更短(P<0.05),可见开展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显著。开展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包括多方面,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因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危害大等诸多缺点民众心理准备也有待加强,负面消息传播速度也相当快,这很容易使得民众出现恐慌心理,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找出事件出现的原因。通过对其进行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及时帮助,相关部门也能及时告知民众真相,促使其各种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避免再次出现以上类型的事件。②因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地点以及时间均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应对,处理过程重,需要精细化采集样本,进行专业化检测,及时报告相关数据,以此来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③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需要民众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分析检验结果,以此来将可靠、有效的防护知识提供给民众,通过演练,最大程度上将损失与危害降低。
综上所述,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显著,能够将风险性降低,促使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志恒,倪大新,曹洋,等.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6):547-551.
[2] 刘江艺,李锋平,洪思让,等.泉州市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3):321-322.
[3] 张辉,刘继锋.西安市2006—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104-106.
[4] 石平,钱燕华,朱晶颖,等.2009-2014年无锡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0):1014-1017.
[5] 郭海霞,卢黎明,王芳,等.军队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势及能力建设探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4):218-220.
[6] 陈珍,张引,胡洲,等.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4):35-36.
[7] 邢彦,江初,华伟玉,等.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9):1174-1178.
[8] 朱茜如,杨磊,马海燕,等.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现场处置关键技术遴选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6):789-793.
[9] 刘艳,顾乃刚.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急救通讯调度指挥工作浅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5):352-353.
[10] 李菊梅,曹严华.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与优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 36(3):456-459.
(收稿日期: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