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
摘 要: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系统思维,突出体现在科学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整体关系以及实践中的全面、协同、整体地推进上。作为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共享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为前提,其本身也成为其他发展方式的目的与归宿。推进共享发展,需遵循系统的客观性以全面深化改革克服现实困境、把握系统的协同性以高效协调的制度体系予以全面保障、立足系统的发展性以高质量的整体发展实现最终目标。
关键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01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1]21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系统思维,突出体现在科学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整体关系以及实践中的全面、协同和整体地推进上。
一、共享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和开放发展为前提
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实施新的发展方式,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2]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围绕共享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具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对其都具有促进作用。
(一)创新为共享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首先,共享发展要求社会发展有“量”的积累。共享发展总是以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并使发展水平达到所有人基本需求前提之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之可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创新为共享发展提供恒久的内生动力,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快速、高效、持续发展。“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3]因此,依托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以创新引领、推动社会发展,不断增进共享发展所需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其次,共享发展要求社会发展有“质”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共享发展有个不断提升的过程。目前,中国经济整体素质还不高,离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习近平指出:“虽然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中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3]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亟待扭转。只有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整体素质;只有以创新驱动推动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与精神产品,从而满足人们对共享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
(二)协调为共享发展提供平衡路径
首先,共享发展要求全民共享,需要解決区域、城乡、行业等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全民共享的实现,“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习近平提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2]实现全民共享,需要基于当前突出的问题,着力推动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以均衡发展促进共享发展。当然,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4]
其次,共享发展是全面的共享,需解决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全面共享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而当下中国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尤其是社会、生态建设等是一个短板,严重制约了共享发展的实现。实施协调发展,既要善于破解难题、及时补齐短板,又要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使得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4]因此,从全面共享出发,需要以各方面的平衡缓和冲突与矛盾,以协调发展为共享发展提供平衡路径。
(三)绿色为共享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首先,共享发展以生态生产所指向的自然资源为根本前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离不开全面生产。有学者曾指出:“既然自然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包括对人的物质生产活动起着前提性的基础作用,这就意味着,在马克思全面生产的理论中,应当包括着生态生产。”[5]生态生产所指向的自然资源是全面生产的基础,只有全面生产,方可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促进共享发展。因此,自然资源是共享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6]只有依托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共享发展。
其次,共享发展的质量提升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保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然环境质量、适宜人居环境和生态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本质,没有绿色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幸福。共享发展的质量提升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生态美的精神享受。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
(四)开放为共享发展提供共赢空间
首先,共享发展要求国家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7]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3]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获取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3]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进一步推进共享发展。
其次,共享发展要求拓展共赢空间,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共享发展不仅应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还应为人的素质提升、能力增强、价值成就感的获得创设条件。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8]坚持开放发展,在普遍交往的过程中利于克服狭隘的地域性的局限,扩大人的自由度和发展程度。在开放的共赢空间里,让人们广泛参与全球化的生产和消费,共享全球经济、科技、文化等成果,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实现文明共享。“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在开放发展中扩大人们的社会交往,丰富人们的社会关系,拓展人们的发展舞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必然包含着社会交往的全面性。”[9]在交往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二、创新、协调、绿色和开放发展以共享发展为归宿
社会发展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共享。因此,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以共享发展为目的与归宿,共享发展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需求动因与目标方向。
(一)共享发展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4]共享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问题,解决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问题。
1.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理念,必须贯穿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共享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把人民是否共享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理念,必须以共享发展为价值引领,贯穿發展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衡量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2.发展依靠人民的价值依循。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理念,必须贯穿发展依靠人民的价值依循。共享发展包含着共享共建,共享与共建内在统一。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内在要求要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共享发展内在要求全民参与共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理念,必须以共享发展作为价值引领,贯穿发展依靠人民的价值依循。只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与推动各个领域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诉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理念,必须贯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诉求。共享发展要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共享发展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们共建共享过程中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理念,必须以共享发展作为价值引领,贯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诉求。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出“大”蛋糕,也做出“好”蛋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共享发展为创新、协调、绿色和开放发展提供需求动因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历史是人自己创造的,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0]所有的发展都需由现实的人这一主体而推动。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1]人的利益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离开了人的利益需求,就无法理解社会的发展。共享发展强调人人共享,最为根本的是共享一定时期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正是共享发展所“共享”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内在的需求动因。
人的利益需求不是静止不变的。总体上看,人们的利益需求水平与社会发展进程呈现一致的关系。“人的发展总是通过利益的维护和肯定而得到实现的。……利益被维护到什么程度,人的发展就达到什么程度。” [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享发展首先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基本共享,其次还要解决比例共享问题,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3]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的新理念,就是为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满足人们利益需求不断增长的要求。
人的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但物质需要不是人的需要的全部,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需要。马克思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12]社会发展不可能仅是经济发展,必然是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的发展。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就是为了遵循社会的全面性、开放性、持续性、发展性要求,充分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满足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需求。
(三)共享发展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提供目标方向
当今人类的共生共存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发展“不够”的问题,二是发展“不和”的问题。发展“不和”问题更甚于发展“不够”问题。 [13]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经济发展的‘蛋糕虽然做大了,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人群间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同时,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也存在突出的矛盾与冲突。“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提出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共享发展包涵着对人与人和谐的追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需要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夯实实现和谐问题的基础,创设充足条件来化解矛盾和风险。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解决人与人的和谐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当下时代,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越来越高,需要全面、协调、平衡和兼容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着重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解决因“木桶”效应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如今世界,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实际上是一个利益攸关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中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共享发展包涵着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无法实现共享发展。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在环境领域产生了众多的民生矛盾。提出绿色发展,就是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些完全符合共享发展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目标追求。另外,实施创新发展,逐步改变粗放型的落后生产方式,实现集约型生产方式,有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实施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为绿色发展提供合力支撑,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施开放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与能量,通力合作共同治理全球环境问题,也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提供便利条件,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共享发展包涵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共享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4]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来着力创设丰富的资源、扩大人的活动空间、增进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能力。马克思提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7]马克思阐述的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共同体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对于当今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共享发展要求人们以利益为基础而联结形成紧密的享用共同体,创新、协调、开放和绿色发展同样要求构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等不同类型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发挥人际合力努力增进社会整体利益,促使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相互统一,以服务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
三、“五大发展”理念之共享发展的实现
实现共享发展,面临着很多复杂交错的现实难题。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系统思维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要求我们遵循系统的客观性以全面深化改革克服现实困境、把握系统的协同性以高效协调的制度体系予以全面保障、立足系统的发展性以高质量的整体发展实现最终目标。
(一)遵循系统的客观性以全面深化改革克服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甚至背离共享发展的现象。破解共享发展面临的复杂难题,克服现实遭遇的困境,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4]
社会系统遵循着自身的规律而运行,科学的改革必须强调主客观一致性,在认识社会系统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共享发展的内在规律。否则,若对社会系统运行的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当,盲目、任意地改革,不但不能带来共享发展,相反还会带来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发展的停滞或倒退。只有依据社会系统客观规律,才能避免改革的片面性、碎片性、盲目性、不讲实际等问题的出現,最大限度地确保改革获得实效,进而达成共享发展的预期目标。
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内在地包含着公平正义的实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们平等参与并共享发展成果。凡是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对于问题突出的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必须进行重点改革。同时,公平正义问题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现实、具体的发展中产生的,是动态变化的。或者说公平正义问题本身就是发展中的问题,是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不断发展予以解决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6]为此,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系统思维大胆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挖掘各方潜力、释放社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基础与条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11,50,58,45,21.
[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24-825,825-826,827.
[3]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4,127-128,36,69,136,137-138,87.
[5] 邱耕田:从全面生产理论看“绿色化”[N].学习时报,2015-11-2(A3).
[6] 习近平总书记论生态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7-08-04(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11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15.
[9] 豐子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2,258 .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4.
[13] 邱耕田 发展哲学的五大前沿课题 [N].人民日报,2016-03-21(16).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5]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01):1-3.
[16]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02).
On the Shared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Development Ideas
—— On the Systematic Thought of Xi Jinpings Idea of Shared Development
LUO Jian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New ideas of development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Xi Jinping's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one of the new ideas of development, Xi Jinping shared development idea has distinctive systematic thought, which is prominently reflected in scientifically grasping the overall interconnected and the mutually promoted relationship and in comprehensively, cooperatively and fully advance in practice. As the new idea and new way of development, the shared development idea takes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development as a precondition, and becomes the destination of the other development ways. To propel the shared development, we need to follow the systematic objectivity for overcoming practical difficulties by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grasp the systematic synergy for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by efficiently coordinated system, and be based on systematic development for achieving ultimate goal by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open;
shared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蒋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