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本底色

2018-05-14 17:33刘朝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本特色习近平

刘朝阁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本取向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思想,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具有鲜明的实践要求,其最根本的来源是实践,其最后的归宿是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实践中,融会于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中。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人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3-0003-04

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十九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灵魂,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质就是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本是其最根本的底色。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的具体体现

据统计,在3万多字的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高达203次,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词汇。通过报告的结构层次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开篇部分之外,报告分为十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直接或间接与人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发展人民的现实表达。报告开宗明义,指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 〕。由此可以看出,从整体来说,召开本次全国代表大会蕴含着“为人民幸福”而“谋”的内在价值诉求。第一部分作出了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1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 〕,关注点是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二部分包含的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使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更加坚实。第三部分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于其中的根本价值取向。在第四部分中,中国共产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作出了庄严承诺。第五至第十三部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防和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自身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而进行了宏观设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民为本价值底色的具体措施,是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概括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本取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根本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能够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和社会的主体,把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包含了很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例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2 〕7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应将其融会于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融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之中。

(二)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奋斗目标体现着责任担当,奋斗目标引导着前进的方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道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 〕70这是基于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洞察、对我国人民生活状况的密切关注而得出的结论。把人民的需要当作导向,是对人民愿望、意向的严格遵循,体现着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的统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以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报告中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是坚持这一奋斗目标的鲜明写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秉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才能够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倡民主、保民生、察民情、顺民意、安民心,坚持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然,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只有靠发展,发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唯一途径。

(三)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原则在发展理论中的创造性运用和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了基本原则,那就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 〕。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成果去向的问题。同时,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报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逻辑,并要求把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如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惠及全体人民的民生建设等等。

(四)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当代中国的民生是历史逻辑、理性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国人民当下需求,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立场、奋斗目标和发展思想的具体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爱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正如报告所讲,中国共产党“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1 〕。这是针对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提出的总体要求,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全局的角度“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把民生问题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既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又讲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 〕。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的形成渊源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于人的本质、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应该严格地分清楚:群众对目的究竟‘关注到什么程度,群众对这些目的究竟怀有多大‘热情。‘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4 〕286这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考虑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仅仅依靠思想的引导而忽视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不能有效动员和组织群众推动无产阶级事业发展的。进一步说,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首先满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人民群众才会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热情”。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群众观,并结合俄国的实际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他指出:“依靠信念、忠诚和其他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在政治上是完全不严肃的。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 〔5 〕也就是说,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专制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是无产阶级政党自己所能完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如果不能让百姓满意,就会对政治秩序、社会稳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期民本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 〕。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民本取向也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期成果中的民本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 〕,这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本界定。毛泽东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确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理论同样强调人民利益至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来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并提出检验改革成效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尺度,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了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有根本意义,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三个代表中,因为无论是发展生产力,还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说到底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7 〕。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人民服务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思想。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8 〕,体现了爱民、利民、为民的人民情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深厚滋养

“中国古老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9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包括民为邦本、民贵君輕、爱民仁民、利民富民等价值取向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治国策略和政治智慧,体现了鲜明的人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多次引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经典表述,阐释其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的治国理政主张,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句子,就像一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的简史。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继承并超越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使中国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高度。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本底色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本底色,最根本的来源是实践,其最后的归宿是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实践中,融会于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中。

(一)孕育于实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宏观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形成了其以民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底色。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本国的实际,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借鉴古今中外的治国理政经验,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本的鲜明特色。从微观来看,这一思想特色是与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的实践经历息息相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磨炼、从基层开始的不同岗位的历练、长期的深入基层考察,使习近平对人民群众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彰显于实践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4 〕11。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准确论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需要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这一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民本底色,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在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还是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都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都把人民根本利益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以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着以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思想,如“人民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习近平总书记常讲的“拍蝇打虎”“供给侧改革”“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精准扶贫”等热点词汇,其背后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保障人民权益所付出的各种努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79.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7〕龍井仁.中国民本思想的嬗变与超越〔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267.

〔8〕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01).

〔9〕韩 锴.中国民本思想〔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335.

责任编辑 周 荣

猜你喜欢
民本特色习近平
兜底治疫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及其内在关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试论洪遵的生平和著述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从民本思想到执政为民的传承和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