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后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2018-05-14 09:52谭强杜熙茹
山东体育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状与发展后备人才全运会

谭强 杜熙茹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全能及4个单项的比赛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从青年运动员的表现探讨我国新奥运周期优秀后备人才的竞技实力。结果显示:团体比赛中,广东和北京队强势回归、齐头并进,上海、湖南和浙江实力有所下降;全能比赛里小将称王,但整体实力与美国还有差距;跳马和自由操难度提升迅猛,但动作完成高度和身体姿态还有待提高;高低杠和平衡木能较快适应新规则,但优势已不再明显,必须开发高难空翻连接,避免编排雷同,以形成集团优势。总体来讲,东京奥运周期我国女子体操的后备人才相对比较富裕,但应注意合理发展难度、避免伤病。

关键词:全运会;女子体操;现状与发展;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2-0046-05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women' s artistic gymnastics after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TAN Qiang, DU Xi-ru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By means of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 in-depth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women's gymnastics competitions in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include team, all-around and 4 individual items. It has explored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youth talents in the new Olympic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am competition, Guangdong and Beijing had strong return, Shanghai, Hunan and Zhejiang slightly decreased; for the all-around competitions, though the youth won the champion, there is still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overall strength; vault and floor exercise difficulty increases rapidly, but the finished height and body posture remain to be improved; the uneven bars and balance beam can quickly adapt to the new rules, but has no obvious advantages, somersault tucked connection needs to be developed, avoiding similar arrangement to form group advantag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reserve talents of women's gymnastics in the Tokyo Olympic cycle are relatively rich, but we should improve difficulty in a rational way and avoid injuries.

Key words:National Games; women's gymna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rve talent

收稿日期:2017-12-28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创新项目的研究”(编号:2016QTLXXM_29)。

作者简介:谭强(1995-),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讯作者:杜熙茹(1971-),女,满族,北京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体育教育训练学。全运会举办于每个奥运周期的第一年,是各代表队适应新规则、锻炼新人的一次大好机会,因此成为各省、各代表团最重视的一次比赛,其竞争也最为激烈。第十三届全运会体操比赛于2017年9月7日在天津落下帷幕,经过为期8天的较量,女子体操的18块奖牌花落各家。传统强队广东队在经历人员的更新换代后,实力强劲,夺得分量最重的团体和全能的金牌,而两届全国锦标赛冠军湖南队,新周期表现不尽人意,未能站上领奖台。本文通过对此次全运会女子团体、个人全能及4个单项的比赛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女子体操发展现状,探索出东京奥运周期我国女子体操应努力的方向。

1第十三届全运会比赛概述

1.1比赛稳定性显著提高

本届全运会中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稳定性较上一届有了长足的进步,除团体比赛失误率较高、稍差强人意外,全能和单项的比赛稳定性都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全能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32套动作无一人次出现重大失误(扣1分的失误),这在国内赛事甚至国际大赛上都是尤为罕见的现象。单项决赛中,跳马16人次仅3人次出现重大失误,成功率达81%;高低杠和自由操也只各出现1人次的重大失误;而最难比的平衡木项目里8人次全部成功,无1人掉下器械,为近年来最高水平的一次单项决赛。在新规则实施的第一次重大赛事中,各代表队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稳定性都上升了一个台阶,这说明我国在经历里约奥运会的失利后,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比赛作风都进行了更严格的训练,为东京奥运会打“翻身仗”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2全能选手缺乏亮点或“偏科”严重

个人全能项目的世界冠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女子体操队未突破的一道难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莫慧兰、2010年鹿特丹世锦赛的江钰源以及2011年东京世锦赛的姚金男,都曾与“全能王”擦肩而过。里约奥运周期4次世界大赛,竟无人站上全能项目的领奖台,创历史最差战绩。我国女子全能选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四项全面发展但缺乏亮点,像江钰源、姚金男以及本届全运会全能冠军陈一乐和亚军刘婷婷就是此类型的选手,她们在国际比赛中若发挥稳定,或许会站上领奖台,但很难拿到金牌;另一类是像王妍、罗欢、商春松这样的“偏科型”选手,难以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获得奖牌。我国要想实现全能项目的突破,就必须改变训练策略,力争培养出类似拜尔斯、科莫娃、穆斯塔芬娜这样四项平均,同时具有1~2个优势项目的全能选手。

山东体育科技第40卷总第173期2018年第2期谭强,等全运会后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No.2 20181.3人员结构合理化,保证队伍可持续发展

经过里约奥运会的失利后,全国各省在队伍建设上做足功夫,目前多支队伍新老衔接较顺利。上届全运会广东和北京队由于老将的状态不佳,小将的难度和稳定性又严重落后,最终导致名次跌落前三。而本届全运会中,广东队的名将刘婷婷和朱晓芳竞赛状态都保持甚好,而陈一乐、赵诗婷等年轻运动员又在各自的强项上发挥出色,成功地帮助广东队拿下团体金牌。在此同时,北京队除参加过里约奥运会的王妍拥有超强实力外,其余5名地方队的小选手在难度和质量上也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队的选手。尤其是她们的跳马项目,有3人次能够完D分5.4分以上的动作,堪称跳马项目的“小国家队”,最终战胜了上届全运会的冠军上海队,获得了团体的亚军。除此之外,上海、浙江和湖南队在老将发挥作用的同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运动员,为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2分析与讨论

2.1团体项目的总体评价

团体成绩是衡量一支队伍整体实力最重要的指标,团体奖牌也是分量最重的奖牌[1]。本届全运会团体决赛采用的赛制不同于国际比赛的“5-3-3”,而是采用了要求更高的“6-4-4”,这对每支队伍人员的整齐度、全能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场的每一位运动员的成绩都要计入到团体总分,比赛不到最后结束,都无法判断最终的结果。

广东队是今年全国锦标赛的冠军队伍,雖然少了像杨伊琳、李珊珊这样的奥运冠军选手坐镇,但她们团队的6名成员中有5名是国家队集训队员,整体实力超群。尽管在决赛中出现了4人次的重大失误,但凭借难度分的优势和主力选手的稳定发挥,时隔12年再夺得了全运会团体冠军。而上届全运会排名第八的北京队今年异军突起,在资格赛结束后,她们总分落后广东队2.735分排名第二,于是在决赛中她们做出了人员的调整,将跳马强项的杨海蒙换下高低杠强项的付夏秋然,使得跳马的D分超广东队0.2分,保证了团体决赛领先权(团体决赛第一项是跳马项目)。整个比赛中,北京队发挥极为稳定,仅出现1人次的重大失误,但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的难度分和完成分都不如广东队,仅这两项得分就相差3.4分,尽管自由操发挥优秀,也无法弥补前三项的差距,仅获得亚军。卫冕冠军上海队在眭禄和谭思欣相继离队后,实力下降明显,决赛中凭借跳马项目的优势,在最后时刻反超上届亚军浙江队和季军湖南队获得一枚奖牌。

2.2全能项目的总体评价

年仅15岁的广东小将陈一乐依靠稳定的发挥,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就拿下个人项目含金量最高的全能冠军。而赛前被一度看好的广东选手刘婷婷在带伤参赛的情况下,虽平衡木拿到全场最高的14.867分,但无奈跳马和高低杠都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最终屈居亚军。综观本次全能决赛,整体水平较上届全运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能的后备人才也较充裕。但竞技实力与美国的拜尔斯、斯密斯等顶尖全能选手的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跳马和自由操上,空翻动作完成的身体姿态及动力性都有所欠缺。在当今女子体操“男性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运动员想要在全能比赛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在保证高低杠和平衡木两项优势的基础上,加强跳马和自由操的动作难度及规格,才能缩小与欧美强国的差距。

东京奥运会团体决赛采用“4-3-3”的赛制,意味着每个国家最多派4名运动员参赛,每个项目要上3名运动员,且成绩全部计入总分,这对各国的“全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奥运会我国女子体操队依靠程菲、邓琳琳等“多项型”选手搭档何可欣和李珊珊两位“单项型”选手,取得了团体比赛的胜利。而“4-3-3”的赛制不再允许这样的人员配置,必须培养顶尖的“全能型”选手搭档“多项型”选手才有可能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好成绩。

2.3跳马项目

新规则对跳马项目的D分在上周期的基础上统一降低了0.3~0.5分,所以本届全运会跳马项目的得分普遍偏低。自我国跳马名将程菲退役后,我国再无人登上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领奖台,其原因在于我国女子体操选材偏好于个子娇小、肩关节柔韧性好的运动员,而不同于美国侧重选择腿部力量较强的运动员,因此跳马项目一度成为我国的劣势项目。

黄玉斌主教练在里约奥运周期对训练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也使得本届全运会女子跳马的水平较上届有了明显的提高,进入到决赛的8名运动员中有7位拥有D分达5.8的“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更有运动员成功完成了由程菲所独创的“程菲跳”即“踺子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D分高达6.0分,是目前国际上第二高难度的动作,另有4人选用了D分5.6的“冢原直体后空翻转体720°”,2人选用D分5.4的“踺子小翻直体后空翻转体720°”。从动作类型分析看,冢原类和前手翻类动作居多,但这两类动作对腿部力量要求极高,我国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高度和远度很难达到上佳,导致完成分不高,见表1。相比较而言,得分更为乐观的踺子小翻上板类的动作偏少。E分方面,仅福建队的虞琳敏第一跳超过9分,其余选手得分均在7.367~8.900之间,与里约奥运会美国队的E分相比差距甚远,主要原因在于第二腾空高度、身体姿态及落地稳定性的不足。因此,在难度得到提升的同时,如何保证动作完成的高远度以及身体姿态,是我国在新周期训练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

2.4高低杠项目

高低杠是我国女子体操的一个传统优势项目,也是国内比赛水平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项目。本次比赛前8名的运动员中,有6名运动员的D分达到6.0分以上,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难度上的优势。里约奥运会上世锦赛冠军范忆琳遗憾未能进入到单项决赛,今年对成套动作进行改善后,她运用了2个难度串就完成所有动作,成套精简流畅,扣分点减少,最终毫无悬念地摘得金牌。我国在高低杠的编排中擅长运用E组单臂转体类动作构成连接串,本次比赛有6人次采用了“凌洁转体接林莉转体(E+E/0.1)”的连接串,但新规则对转体后身体的垂直角度的扣分越来越严格,必须对这类动作精雕细刻,保证完成转体时身体与杠面保持垂直才不会被扣分。

近年来,各国运动员的高低杠水平提升迅速,且编排多样化,各种精彩的空翻连接不断开发和采用,我国高低杠霸主的地位也受到严重冲击。好在在新规则的引导下,我国的换杠动作技术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种形式的shapo空翻接帕克空翻(D/E+D)的连接串,已在国内得到普及,但连续换杠的技术仅有少部分运动员能够掌握。与外国高手相比,我国高低杠选手的优势在于E组难度的动作储备较多,且多能形成具有0.1加分的连接串,不足之处在于缺乏0.2加分的飞行连接,成套动作编排类似,导致观赏性不强。

2.5平衡木项目

我国平衡木项目的后备人才较充裕,本次平衡木比赛中,青年组的运动员表现极为出色,无论是难度还是完成质量,都比成年组高出一截,若能在此基础上改善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稳定性训练,到明年或后年的世锦赛,相信她们的实力能更上一层楼。

综观本次平衡木决赛的D分:北京队的唐茜靖获6.5分为最高,其次是浙江队黎琪的6.4分,其余运动员均在6.1分以下;E分方面:决赛中8名运动员无一人出现重大失误,得分在7.367~8.400分之间,最高为8.400分,且得分在8.000分以上的有5人。

受新规则影响最大的项目应属平衡木,其扣分细则和连接加分的改动都较大。不过在新规则实施不到1年的时间里,我国在上、下法及混合串的训练中已经取得惊人的效果,难度很大的“踺子拉拉提上”(E)和“团身前空翻上”(D)在本次比赛中被多人次采用,而相对简单的单腿跳上的上法动作逐渐被弃用;下法动作中多人次能够完成“踺子接后直1080°”(B+F),根据新规则的规定,该连接可获0.2加分;我国对于高组别跳步动作的技术掌握也比较成熟,具有0.4加分的“挺身前空翻接劈叉接環再接小翻”(D+D+B)的连接串成为刷分利器,而“交换腿接胯跳接环再接倒叉”(C+D+B)的连接不仅能满足跳步特定编排要求,还能获得0.3的连接加分,对于新规则所鼓励的混合串,我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亮眼的大空翻连接,国外所流行的“小翻接后团360°”“踺子接后直360°”等动作在本次比赛中均无人采用。

2.6自由操项目

里约奥运周期我国女子自由体操整体实力较伦敦周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王妍、商春松等优秀运动员的D分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本届全运会自由操冠军由北京队的王妍获得,她成套动作难度极大,开场串的“后团两周转体720°”难度价值达到0.8分,第二串为“后直540°挂串后直1080°再接回笼”,难度价值更是达到0.9分,这样的编排放眼国际都是极具竞争力的。但D分提升的同时,E分的不足也越加明显,本次比赛中完成分最高仅为8.300分,而冠军王妍难度分获5.7为最高,但是完成只有7.933,排在决赛8名运动员中的第5名。究其原因,主要是空翻的高度和动力性不足,导致落地身体重心较低,扣分较多,艺术表现也有待提高。

经过4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多名运动员能够完成难度价值0.7分以上的开场串,相当于完成一个G组或更高的难度动作,缩小了与世界高手的差距;而除章瑾外其余运动员都能完成D组及以上难度的中间串,其中有4人次能完成E组难度,且均为连接形式。结束串多以D组难度为主,也有部分运动员选用C组难度的结束串,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新规则取消了结束串的编排要求,我国空翻难度多为单周转体类动作,复合轴转体类的旋空翻动作仅有2名选手采用。跳步动作基本上为C组难度,而转体动作有运动员能够完成D组难度甚至是E组难度,说明我国在转体动作上有一定优势,但跳步动作的难度还落后于世界强国。

3我国女子体操优秀后备人才的研究

3.1优秀后备人才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一般从4岁左右就开始练习体操,直到16岁才能参加世锦赛或奥运会,20岁左右就基本选择退役,且退役后复出的极少。在女运动员14~15岁的时候,其难度发展就已经达到自身的最高水平,之后很难再发展新的技术动作,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实力较突出的运动员可以视为我国优秀后备人才。在本届全运会中,各个项目中都涌现出了2名以上的人选,其中平衡木项目最为突出,有3人进入到前8名,且包揽冠亚季军,呈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面。除此之外,广东队的赵诗婷、上海队的黄怡静虽没进入到单项的前8名,但整体实力在同龄人中较突出,能够为团体贡献有效分。

3.2东京奥运周期我国女子体操优秀后备人才的竞争形势展望

本届全运会最亮眼的青年组运动员应属15岁的广东选手陈一乐,明年就可参加世界大赛,她4项发展均衡,是团体比赛急需人才,其个人全能实力也不容小觑,若能在目前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各项难度,在明年的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上,陈一乐将会是个人全能项目奖牌的有力竞争者。明年进入成年组的优秀选手还有湖北队的刘杰瑜、北京队的杜思雨和浙江队的黎琪,她们分别在团体、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中也颇有发展前途。

由于全运会的参赛年龄限制,每个代表队最多可有2名14岁的运动员参加,其中北京队的祁琦和福建队的虞琳敏在跳马上拥有不俗的实力,尤其是虞琳敏,年仅14岁就能完成难度价值6.0分的程菲跳,虽完成质量一般,但其上板的技术掌握成熟,有望成为我国第二个程菲。另外一名14岁的小将,是来自北京队的唐茜靖,她目前的平衡木难度在本届全运会中达到了最高的6.5分,这个难度在今年的世界杯系列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难度。但运动员伤病和状态保持问题长期以来都困扰着我国女子体操,如何科学训练,合理发展难度,以保证运动员健康成长是新周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现状与发展后备人才全运会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浅析我国的音乐类选秀节目
青少年体育档案建设之我见
浅析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