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向实践课程延伸与融合的教学范式探索

2018-05-14 09:38王二敏张国香马前帅杨宗强
职教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实践课程思政教育

王二敏 张国香 马前帅 杨宗强

摘 要:结合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教学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将“育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明晰实践课程教学范式的内涵,建构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步骤,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思政教育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相贯通,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将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政教育构成良性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高职院校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范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课程;课堂教学;教学范式

作者简介:王二敏,女,实训教师,维修电工技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PLC控制、气动技术;张国香,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路理论、电力电子与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8-0035-05

201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召开了首届“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与思政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会议指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是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在天津召开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筹备工作会议指出,有90%以上的赛项已将职业素养纳入竞赛考核范围。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课程发展应与时俱进,聚焦时代要求,转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提高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一、思政教育向实践课程延伸与融合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环境能力较差;(2)心理承受能力弱;(3)安全和生命意识淡薄,如面对困难和突发事件容易走极端。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长效的育人机制。[1]

(二)思政教育需要师生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

目前,高职院校只在一年级开设了思政教育基础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教育课程是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传播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学生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2]然而,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的认同并不能快速建立,它需要师生之间每时每刻的心灵接触。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思政教育向专业实践课程延伸与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长效育人的必要举措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如图1所示。专业实践课程中贯穿思政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效性的需要。目前,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是强调学生训练的成果,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情感的交流。思政教育可以不断唤醒学生对道德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职业素养的建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将思政教育向专业实践课程延伸与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长效育人的必要举措。

二、思政教育向实践课程延伸与融合的教学范式探索——“育人+素养+能力”范式

(一)“育人+素养+能力”范式解读

“育人”主要指思想上育人,使受教育者拥有健康的人格;“素养”指一个人的修养,主要指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能力,即在某专业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的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能力”指一个人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3]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践行以育人为本、职业素养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育人+素养+能力”范式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将育人工作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民族文化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得以传播和传承;将创新思维训练贯穿到教学设计全过程,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育人+素养+能力”范式的特点

1.多样性。(1)教学重点不同,教学重点随社会需求、授课对象等因素改变而不同;(2)教学方式不同,根据授课对象的能力(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灵活选用教学方式;(3)教学环节设计不同。

2.特殊性。(1)教学内容特殊,实践课程教学与学科理论教学不同;(2)教学关系特殊,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明显,是一种近距离、互相交流促进的教学活动;(3)教学过程特殊,教学过程受任务选择、师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影响;(4)教学目标特殊,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动作技巧,从结果上看,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高质量和高标准;(5)评价标准特殊,考查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4]

3.完整性。这种教学范式坚持育人为本,素养和能力两手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育人+素养+能力”范式的优势

“育人+素养+能力”范式是在新時代下,应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养和有技能培养的需求而产生的,对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指导的一系列理论融合体。这种教学范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5]其优势在于四个方面:(1)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品;(2)是教师能力提升的催化剂;(3)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手段;(4)是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实践课程教学“育人+素养+能力”范式的实现

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型人才,实践教学范式以专业知识为主线,沿着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要求、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五步脉络,将思政教育、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6]实践课程教学范式框架如图2所示。

实践课程教学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既兼顾教学内容,又兼顾教学实施;在教学价值取向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素养和能力并重,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沿着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要求、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五步脉络进行实施。

(一)任务提出

要求教师坚持文化自觉,紧抓学生眼球,寻找触动心灵的职业故事,确定教学项目。教学项目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四个因素:(1)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充分由教学项目所体现,并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2)具有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取向;(3)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4)所确定的教学项目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提炼。

(二)任务分析

要求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教师理清思路,对学生的设想进行指导和評价,最终确定任务的实现方案。通过这一环节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冒险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不是唯一的,要根据学生提出的设想进行指导和完善。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式、头脑风暴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各种设想,在讨论中不断分析设想完成的可行性。

(三)任务要求

规范操作,把握过程细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呈现职业要求,着力引导学生职业规范的形成。

(四)任务实施

脚踏实地,按计划运作,完成任务的终极挑战,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该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制定相应的任务计划,亲身进入工作环境,按照任务计划展开实施操作。学生要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现到任务实施的全过程,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该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心智能力,提高了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五)任务评价

用反省的镜子照照自己,总结不足,走向未来。该环节是师生对整个任务的总结和评价,是提升能力水平的关键环节。育人表现为团队精神、感恩、友善、敬业和吃苦耐劳等。在教学方面,主要体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总结和完善,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完善,从而为“下一个”做得更好而准备着。

本文以“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实践课程为例,在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探索在实践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范式。如表1所示,为“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案例设计,由此提供了一个参考性框架。

参考文献:

[1] 何晶.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特点与管理对策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9):135.

[2] 蔡乐,贾叶娟,龚克.新时期思政教育心理学意义——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127.

[3] 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 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5]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6] 钟华,韩伯棠.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及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3):39-42.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实践课程思政教育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