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综合性大学最后一座堡垒的摧毁

2018-05-14 09:38陈鑫仪
职教通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德国

摘 要:德国综合性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是两种分工明确的不同类型高校,前者旨在培养学术型人才,后者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原本分工明确的两种高校类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博士学位授予权仍是综合性大学与部分学院的特权,因此,许多人将其认为是综合性大学的“最后一座堡垒”。2013年年底,德国石荷州提出拟赋予该州应用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此消息一出,引起诸多争议。预分析争议背景和相关争论点,探讨是否需赋予博士授予权,针对争议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博士授予权;德国

作者简介:陈鑫仪,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1-0074-06

随着德国经济在二次世界大战的迅速崛起与工业飞速发展,洪堡教育思想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社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中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1]在这个背景下,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应运而生。应用科技大学诞生于1960年代,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常被称为与综合性大学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学校类型。FH的基本原则是实践导向型学习[3],旨在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FH着重于实践应用,综合性大学侧重于学术研究,刚开始两者分工明确,也无任何异议。但随着各种政策的提出以及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使得两者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再加上FH博士授予权的提出,两者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争论不断。

一方面, FH与综合性大学间形象开始模糊——博洛尼亚进程。受洪堡教育理念影响,德国高等教育保留着重学术的传统,综合性大学致力于学术研究,应用科技大学着重于实践应用。但1985年《高等学校总纲法》提出,应用科技大学也需要着力于应用型研究工作。这使两者分工出现些许模糊,但也不明显。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1)德国引进了学士和硕士双学位制度和学位体系,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的学士阶段都需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为最高目标之一,这使得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与FH类似;(2)为证实FH与综合性大学的相应学位无差别对待,德国取消了FH学位证书上的“FH”字样。这使得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博士授予权仍是综合性大学与部分学院的特权[4],因此,很多人将之视为综合性大学防范应用技术大学的“最后一座堡垒”。

另一方面, FH与综合性大学之间最后的清晰边界——博士授予权。2013年年底,德国石荷州教育部长W.Wende对《南德日报》表示,该州拟授予FH博士授予权,并预计在第二年年底实施。该消息引起德国社会的强烈争论。此外,紧跟着石荷州提出的措施,德国一些州也开始提出相关措施,并且数量日益增长。如:2014年,巴符州的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也提议赋予该州应用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黑森洲也提议赋予该州应用科技大学中具有学术能力的学科领域博士授予权。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德国各州享有教育的文化主权。换言之,赋予FH博士授予权隶属各州政府权限,这也导致各州相关政策不尽相同,造成争议不断。

本文将探讨争议的背景和相关争论点,探讨是否需赋予博士授予权,针对争议提出几点建议。以下先探究德国FH的博士学位困境,再进一步分析其賦予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争议点,最后提出看法以及解决方案的建议。

一、FH博士授予权起因

FH博士授予权起因,主要有以下三点:FH希望摆脱偏见、改变难读博士现状以及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

(一)摆脱学术偏见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创建是在德国重学术的传统背景下诞生的,其被确立为与综合性大学“不同但等值”的地位。 [5]但在德国重学术背景的影响下,人们总是认为两者是不同类型且不同等级的学校,亦有地位高低之差。如:“大学教授”仍是综合性大学的教授独享的称号[6];“博士学位授予权”也只有综合性大学和部分学院拥有,虽说FH学生也可申请这几类学校的博士生,但实际上会很难,连该类学校的教授也对FH学生的学术能力有较低的评价。

(二)改变难读博士现状

FH希望改变难读博士现状。由于FH学校没有博士授予权,学生们毕业后若想读博士,可申请上述学校的博士班资格,或者通过应用科技大学的“博士生联合培养程序”途径,但是该途径的博士授予权也属于综合性大学,并且在这过程中,FH的教授只能指导论文,不能成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再者,FH的学生想获得博士学位实非易事。有数据表明: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中,FH博士学生仅占博士毕业生人数的1%。[7]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认为,FH学生的学术能力比不上综合性大学,FH学生在寻找博士生导师时容易碰壁,困难重重。

(三)满足专业发展和学生需求

FH希望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目前应用科技大学在专业设置上与综合性大学不同,有些专业是FH特有的,综合性大学是没有这些专业的,也就没有博士学位授予点,那么,这些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途径能获得该专业的博士学位。越来越多的FH学生想获取博士学位,但实非易事。

综上,由于种种原因,FH学校的人认为,他们需要去获得博士授予权来解决相应困境。

二、FH博士授予权获得引起的争论

对于是否需要赋予FH学校博士授予权,德国社会议论纷纷,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本文简单梳理了一下德国社会各界关于FH学校博士授予权之争的各种说法。

(一)支持FH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声音

在这场争论中,大多数的FH学校、社会媒体和政府相关人员表示支持FH学校获得博士授予权,主要有以下两种理由。

1.满足专业发展和学生需求。在社会支持的声音中,认为满足FH学校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观点占了大多数。(1)FH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之前也提及过,FH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综合性大学不同,有些专业是综合性大学特有的,但有些专业也是FH特有的,如物理治疗、社会工作、幼儿教育以及造船等专业。这些专业是综合性大学没有的,更别提有博士学位授予点了,那么如何满足这些专业学生的博士学位需求呢?(2)FH学生难获得博士学位,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从数据上看,越来越多的FH学生想获取博士学位,但实非易事。再者,从求职考虑,许多心仪的工作单位的招人要求里明确规定需要博士生。[8]因此,许多人支持FH获得博士授予权。

2.政策保障FH博士学位质量。相关州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FH博士学位的质量。对于提出博士授予权的各联邦州政策制定者,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阐明该措施并不覆盖所有的FH学校,只是针对FH学校中具有一定学术能力的学科能赋予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FH教授能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另外,相关联邦州出台相关措施来保障FH博士学位的质量。如在博士论文审核阶段可邀请综合大学的教授参与其中,以此来保证FH博士的学术能力。此外,巴符州还宣布要建立虚拟研究生院,呼吁学术能力强的教授加入其中,以此来保障FH博士的培养质量。

3.更好地服务社会。FH学校人员认为,应用型学术研究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德国基尔应用科技大学校长曾指出,综合性大学等学校的学术研究的确做得很好,也得到大家普遍认可。但是这些学术研究产生的产品是少之又少。FH致力于应用型学术研究,可产生许多新创意新功能的产品,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FH获得博士授予权是迟早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德国的经济发展。[7]再加上,FH学生得到德国企业社会的认可和青睐,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无可厚非的。

4.保证教育公平。综合性大学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为保证FH学校的公平,FH也需要有博士授予权。大部分的德国媒体提出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FH偏向于实践应用,综合性大学偏向于理论研究的时代已过去,FH的教授也同样具有科研能力,应享受同等权利,即赋予博士生导师资格。并且,他们认为,综合性大学担心自己生源、资金、地位等方面受到威胁,不愿意与FH分享资源,这样对FH 是不公平的。

(二)反对FH获得博士授予权

毫无疑问,对FH学校获得博士授予权强烈反对的是综合性大学。毋庸置疑,综合性大学担心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威胁,但他们也有自己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FH学校学术能力不足。综合性大学认为,FH学校的学术能力不及他们。如德国高等学校联合会主席B.Kempen直白地说:应用科技大学的学术能力不及综合性大学,若贸然赋予其博士学位授予权就会隐藏着很大的风险,这将会使综合性大学的形象受损,甚至造成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坍塌。德国高等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H.Hippler表示,FH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原本就不应是常态,应属特例。

2. FH学校丢失原本特色。FH学校的特色何去何从?德国跨学科博士网络协会主席N.Weiss也提出,只有当FH具备较高学术水准时,方可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他甚至提出质疑:“假如应用科技大学达到综合性大学的水准,那么FH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换句话说,赋予FH博士学位授予权,那么FH的自身特色去哪了?其与综合性大学的差异又在何处?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深思,FH获得博士授予权后是否越来越趋近于综合性大学,而舍弃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即使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培育出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资源分配问题。除去FH自身特色的何去何从问题,反对FH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原因也有资金分配、人才竞争等资源分配方面。(1)从资金方面来说,按照往年的联邦政府对FH学校的科研拨出金额每年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对综合性大学的科研支出虽说也增长,但涨幅没有FH学校的多。但是,需说明的是,联邦州本身对综合性大学的资金投入就要多很多。因此,FH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将有损于那些原本资金就不充足的大学,这会使得综合性大学更加不满,因此,他们坚决反对也是可以理解的。(2)从人才竞争方面来说,两种学校也会更好地展开人才竞争。对于那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刚开始选择了应用科技大学,可在后来发现自身热衷于科研,那么他是选择留在不能满足自己读取博士学位的FH呢?还是转到综合性大学获取博士学位呢?相信很多学生会选择后者,这也是综合性大学争取人才的一个好途径,故反对FH的博士授予权。

4.师资能力不足。从FH师资能力来看,综合性大学的人认为,一是FH的教授不具备培养博士的能力,即学术能力不足。在《高等学校总纲法》中规定教授的聘用资格除了符合一些基本条件外,还需符合以下几点:学历要求、教育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在学术或者艺术上有特别成果、有多年工作经验及对学术知识方法有特殊贡献。其中第四点就是针对FH教授制定的。从规定中可看出,综合性大学偏向于需有学术能力成果,而FH教授需要有经验,换言之,FH教授并不一定具备教授的资格。另外,持相同观点的人还认为,FH教授原本任务就繁重,难以胜任指导博士生的工作。FH教授的授课学时原本就比综合性大学教授学时多出一倍的时间左右,故认为FH教授教学任务已很繁重,若再加工作,会顾此失彼。

三、讨论

(一)FH博士授予权讨论

在这场博士授予权争论中,一方需捍卫自己的特权,一方需提高自身的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双方都提出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立场。本文对FH获取博士学位授予权持反对态度,其原因主要从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立场、教育立场这三个角度来阐述。

1.从德国历史文化背景来看。(1)德国有着深厚的重视技能的文化传统。早在中世纪,传统学徒制就已出现在德国手工业行业中。他们重视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与德国“工匠王国”的称号相匹配。而FH学校的特色是重视实践应用,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重视技能的文化传统相吻合。(2)德国人重视个人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认为学历只是代表自身受教育程度,并不能体现价值。在德国,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并不比工程师低,也受到企业的重视,也能体现自我价值。而FH学校注重实践应用的培养,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个人可在自己职业领域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与德国推崇的个人价值体现吻合。(3)德国学生在教育分流中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大部分人并不认为自己专攻于实践技能就比学术研究低人一等。很多FH学生因为感兴趣而选择该专业,他们专注于技能的提升與实践应用,而要去读取博士的学生占极少数。结合这几点可看出,FH办学特色深受德国社会欢迎,FH学生出来就业也并不会受到歧视,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也就说明,FH无需通过博士授予权来证明自己的地位,满足极少数学生的需求,FH需关心的是如何保持住自身的特色,别顾此失彼。

2.从德国社会需求来看。(1)德国人口日益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急需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数据显示,德国的教育生源总量逐渐减少,学生升学意愿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德国学校人才培养的数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FH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许多高技能人才。有数据显示,FH毕业生比一般大学毕业生拥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社会培育了近五成的企业人才和三分之二的工程师。(2)德国企业喜欢招收FH学生。由于FH的地方性特色和办学特色独特,与企业界联系紧密,企业大都乐意为FH的学生提供实习场地、毕业设计的课题,甚至工作岗位。(3)FH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是普遍现象,读取博士只占少数。由此可得出,FH满足德国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获得了德国社会各界的认可。再加上FH读取博士并非常态,对于FH博士授予权中因学生需求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反之,倘若FH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FH学校的应用实践型办学特色是否会跟着改变,趋向于学术研究型。如果FH因博士学位失去了原本的办学特色,那和综合性大学又有何区别呢,又如何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技术技能人才呢?FH之所以受德国社会青睐,就是因为其着重于实践应用,若失去这个招牌,FH又有何出路呢?

3.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特色来看。德国高等教育主张追求“学术自由、教学自由”的洪堡思想,即重学术而非实践应用。这使得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符合,FH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德国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严格控制学生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专业教学的专而精等特色。在其强调宽进严出,注重专而精的教学,严格控制学生质量特色中,可看出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很高,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上的提升。因此,综合性大学教授担心FH教授的学术能力不够,人才质量不精,导致高等教育体系的打破也是有缘由的。

(二)FH博士授予权解决方案建议

本文认为,FH首先要保障自身的特色,若自身特色丢失,那博士授予权的获取也毫无意义。再加上FH学生想攻读博士学位并非普遍现象,申请博士学位的人数虽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少数。FH学校已受到社会承认,那么一些世人的偏见也没多重要。现在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有能力攻读博士学位的FH学生能毫无障碍平等地攻读博士学位?二是如何使每位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杰出的FH教授都能在博士学位授予程序中,并能毫无障碍地出席博士学位委员会?

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一些解决建议:(1)博士生院的成立。博士生院方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被提出,是对传统学徒制模式的补充。该院由多位教授和博士生针对一个研究主题建立,并非为大学常设机构,博士生以助理的身份跟着导师从事相关研究,其选题也需与博士生院的研究方向一致。FH可与综合性大学通过博士生院合作,让FH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也可让FH教授参与其中。该形式也被视为博士生联合培养程序的一种变通形式。(2)政策出台。FH学生攻读博士学位并非普遍现象,故可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这类学生的需求。德国萨克森州就是一个例子。该州通过出台一定政策来解决这一争端。该州规定博士授予权仍为综合性大学和部分学院独有,但是综合性大学和FH学生是平等的。也就是说,综合性大学在招收博士生时,需对FH学生平等对待。在FH教授方面,可为FH教授制定一个标准,认可符合相关标准的FH教授可平等参与合作式博士生培养程序,享受同等待遇。这样,FH教授可与综合性大学教授平等对话,获得更多自由学术空间,FH学生的需求也得到解决。如此来看,综合性大学无需担忧资源瓜分问题,FH学校也无需担心重心偏向学术研究,亦可保留自身独有的特色。

四、结语

综上,FH博士授予权的提出,使得FH与综合性大学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两者因为博士授予权争论不断。在这场博士授予权争论中,一方需捍卫自己的特权,一方要提高自身的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双方都提出有力的原因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本文探讨了争端的背景和相关争论点,以及从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立场和教育立场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反对FH获取博士授予权的观点,并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相关方案建议。本文认为,FH学校最重要的就是自身办学特色,若失去该特色,那和综合性大学没有任何区别。FH之所以受德国社会青睐,就是因为其着重于实践应用,若失去这个招牌,FH又有何出路呢?这是需要考虑和引起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舒光伟.德国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05, 34(3):72-75.

[2] 冯建超,李文冰.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中国行业特色院校之比较[J]. 职教论坛, 2013, 29(19):53-58.

[3] 周海霞.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之争议[J].外国教育研究, 2014(10):96-108.

[4] 李好好, 卡尔维-维尔海姆.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 外國教育研究, 2002(12):32-36.

[5] 张翠琴, 周谊.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探析及启示[J]. 继续教育, 2007(11):56-58.

[6] 贺艳芳,徐国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兴起、特征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6,8(2):17-26.

[7] REDAKTION. Ein Quantensprung-Das Promotionsrecht für Fach-hochschulen [EB/OL].[2014-07-11].http://www.fh-kiel.de/vielfhkiel/index.php/ein-quantensprungdas-promotionsrecht-fur-fachhochschulen/.

[8] dpa/bar. Fachhochschulen k?mpfen für ihr Promotionsrecht [EB/OL].[2014- 03- 20]. http://www.welt.de/regionales/duesseldorf/article126011638/Fachhochschulen-kaemp-fen

-fuer-ihr-Promotionsrecht.html.

The Destruction of the Last Bastion of the German Universities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Right of the Doctoral Degree of the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

CHEN Xin-yi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The German universities and the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Fachhochschule) are two distinct types of colleges, the former aiming to cultivate academic talents, while the latter aiming to develop applied talents.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Bologna proces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olleg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lurred. But the right to grant a doctoral degree is still the privileges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some colleges, and many people regard it as the "last bas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Unexpectedly, at the end of 2013,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 Schleswig-Holstein proposed to grant the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 the doctoral degree, which has caused a lot of controversie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spute and the related arguments, and discuss whether the right to grant the doctor should be given, and make a few suggestions for the controversy.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 higher education; the right to award doctoral degrees; Germany

[責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德国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新中国科技60年(3)
无情的应试教育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