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

2018-05-14 14:58赵珺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设计理念海绵城市

赵珺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水资源。河道是水资源存储的重要方式,如果河道治理不合理,将会影响到水资源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探索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本文主要对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

河流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河道环境的建设和治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的用地不断的减少,压缩了河道的用地空间,使得河道的抗洪能力以及污染物的容纳能力等都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生活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也使得河道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流的水质发生恶化,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应用砖石和混凝土也对河流的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生态自然修复功能降低,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河道的治理。

1、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特点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的吸水能力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面对强降水等自然灾害时可以弹性的应对,能够有效的吸收、存储和净化水源,进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在城市需要时将存储的雨水释放出来,实现城市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效循环,完善对供水以及排水的综合调节和治理,进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1]。

海绵城市相对于传统城市的建设来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海绵城市的排水功能不是依靠传统城市中的市政管道,而是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通过这些渠道对降水进行吸收和存储,不仅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城市的内涝问题;其次,海绵城市不仅完善了城市的排水功能,同时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充分利用绿化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针对不同的生态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最后,海绵城市在合理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对城市海绵体作用的发挥,减少了市政管道的建设,节约了城市的市政建设投入,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生活的舒适度[2]。

2、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城市的河湖水系以及坑塘湿地是天然雨水的存储方式和净化场所。特别是针对地表水比较丰富的地区,必须要在河道的两侧建造绿化带,绿化带的宽度一般在5到50米之间,形成河滨植被缓冲带等开发系统[3]。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要注重对水系湿地的保护,特别对于城市的河沟以及坑塘等水系,不能为了争取建设用地而盲目的填埋,从而引起更大的内涝隐患。同时对于历史上被填埋的河道,特别是对于容易发生内涝,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地区,还需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建立水陆并行城河相依的格局,并对河道与道路间的绿化带进行补充和改造,使地面的雨水能够被有效的引入到植被的缓冲带中。对于一些绿化带比较宽同时地势比较低的地区,还需要建立湿地系统,注重对地表雨水的存储和净化。对于一些比较闭塞的河沟和坑塘,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对其进行辅助和补充,比如建造雨水滞留塘等设施。

3、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案例

沧州南大港西湖公园,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北起廖家洼河南岸,南至南环路,西环路以东50-96米范围内的带状式河道地块,占地面积为16.5公顷。河道原廖家洼河引水灌溉渠,全长2公里,河道最高水位为1.2m,常水位0.9m,为南大港管理区新城区规划最西端河道,也是展现新区风貌第一道风景线。但由于目前河道轻管理,周边棚户区居民生活垃圾及污水任意排入,造成水质及生态环境较差。所以还需要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对水生态的修复,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包括对河流实地的修复,河流植被缓冲带的建设等。

3.1利用河流地形,加强湿地建设

湿地生物修复法的成本低、同时运营简单,所以在河道的治理中需要充分利用缓坡和浅滩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河道段,设置滤水坝、橡胶坝等设施,同时在比较开阔的区域设置河道滞留塘,并在滞留塘中布设水槽,加强对河道两侧滩地的整治,在河道不同的水深处种植相应的植物。在植物的配置上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注重因地制宜原则,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根系发达、生长力强的植物,并考虑到植物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对植物带的种植,能够构建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能力强的河道湿地生态系统,从而保证河流的水质。

3.2注重对河岸的软化

河岸是水陆交接的地区,所以生态边缘的效应更加显著,同时河岸的生态建设对河道的生态系统也非常重要。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河道建设来看,其主要是利用混凝土、浆砌石以及干砌石等建设的硬质的河岸,这种河岸的坚固性强但是对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所以在河道的治理中还需要注重对护岸工作的改造。利用新型的技术,比如格宾石或者雷诺护垫等生态网格建设新型的软化河岸,提升河岸表面的粗糙度,并改变河流的流速,为水生动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和繁衍场所。

在河岸的改造中,涉及到生态驳岸,也就是河道的生态系统在恢复后,自然河岸的渗透性提升,形成人工的驳岸,进而保证河岸中水体的交换和调节,从而提升生态河道的抗洪能力。当前生态驳岸的河道改善技术应用的比较广泛,同时应用的方式也比较多,总结起来包括以自然生态植物保护为基础的自然原型驳岸,比如柳树、杨树以及芦苇等喜水植物构造的自然驳岸。或者以木材和天然石材等购置的自然型驳岸,比如植包、石笼等。或者以钢筋混凝土与大柳枝以及菖蒲等构成的人工自然型驳岸。

结语:

城市河道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的治理情况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建设。在传统的城市河道整治中主要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忽视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治理,使得河流的问题无法得到全面的解决。因此在现代的河道治理中还需要能够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为基础,加强对河道生态的修复,提升河道水的自净能力,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升河道的恢复功能和生态功能,并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根据城市河道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保证城市河道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刘秀龙.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1198.

[2]徐发蓓.海绵城市理念视域下的城市河道治理设计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7):179-180.

[3]王芳, 刘小梅.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6):1-4,79.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设计理念海绵城市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