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发展下如何利用管理好农村土地及政策刍议

2018-05-14 11:10邓毅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新常态政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农村的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它的利用和规划也成为增长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问题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结合实践来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常态;农村土地;管理;政策

农村土地作为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发展土地利用的问题上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新常態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土地的利用管理上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实行政策和进行有效的创新,是我们都要进行思考的。本文就根据如何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进行利用和管理农村土地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促进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和发展。

1、新常态发展下农村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问题

1.1新常态下部分人对农村土地利用管理认知度不够

关于农村土地的利用管理问题,一些管理者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它的认知度完全不够。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没有领会到新常态下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还固守这陈旧的农村土地管理理念,认为土地是农村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农村土地问题就不足为奇了。他们在土地问题的处理上往往伴随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会根据上级的指令行事。另外执行人员往往积极性不高,也缺乏相应的土地管理知识,没有要高效利用土地的意识。

1.2新常态下对农村土地的利用管理缺乏可操作性

很多人看到了农村土地的利用价值,可是在利用管理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农村土地利用的资源优化,只顾及强调评价,忽略了空间的选择。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对农村土地的未来规划中,规划的名字起的很好,可在实行过程中,不仅没有进行创新,也没有和各个部门进行很好的配合。部分的计划没有顾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缺乏可操作性。

1.3新常态下的农村土地产权问题仍难突破

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农村土地利用发展的一个瓶颈。虽然在《土地管理法》中也曾说过,在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但是这句话本身就有一些矛盾,如果农民不能处理土地,他们自身的权利将不能得到保证。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也是一个问题,有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管理者可以是相关地区的领导人。可这样的规定下,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领导人,用土地满足自己的私,产生不好的影响。

2、新常态发展下如何合理的利用管理农村土地

2.1新常态下应该落实农村土地版权问题

想要落实好农村土地的,首先要解决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的落实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就要真正的明确土地到底归谁所有。那个部分是归集体的,那个部分归小组的,那个部分又是归个人的,要严格的落实好,还要在实行的过程中进行监督和管理。如果把土地归为农民所有,就要维护农民的权利。农民是农村土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土地的直接受益人和保护者,应尊重农民集体。比如近来颁布的法令,在确定了版权之后就会颁给农民一张关于土地的“身份证”来帮助他们证明,这样有了“身份证”的农民就可以用自己的土地进行一系列的交易,而不用担心版权问题了。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土地版权问题的明朗化,减少了土地利用的问题。

2.2新常态下促进农村的规模化经营

农民对于土地有承包的权利和经营的权利,这两个是分不开的,也是农民的资产价值。要想促进新常态下的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就要使二者适当的分离,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土地的流动,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变弱,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真正的实现规模化,实现农村变成城镇的愿望。注意在实行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土地整治,进行合理的规划,节约土地和注意要与所占耕地形成平衡。实现人口的集中化,进行退耕换田等相关的保护土地措施。比如属于三大平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来说,,他就进行了适度的规模化经营,现如今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了。它是利用盘活土地的方法,进行“土地入户”,“公司制”等形式,让农民参与进来,领取分红或是获得利息。然后把剩余的劳动力进行转移,实现土地的节约化。这样的规模化经营,可以大大的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

2.3新常态下应该建立农村土地管理利用体系

在新的时代,在进行土地的利用管理中,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利用科学技术,多进行定量而不是定性的分析,以此提高工作的精细度。其次,还要进行动态的分析法,以保证在土地的利用管理中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其实施的科学性。比如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根据用途分为耕,林,草,园等等12种土地,还根据土地利用科学的分为了农用地,未利用地等等,这种加入了科技的分离方法,是土地的利用项目变成了一体系,更方便管理和分析。以实现利益的最小损失。

结语:

总而言之,合理的利用农村的土地,不仅仅是能够促进土地的合理化运用,还能够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农村的发展,加快社会的整体发展。另外一方面,处理好农村土地的发展问题,还能够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保住生态的底线。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化的长久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巧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6).

[2]刘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J].山东大学,2014,(02).

[3]潘国坪.论意识形态对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的影响[J].西南政法大学2014,(3).

[4]金耀武.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2010(3).

作者简介:

邓毅,四川省仪陇县国土资源局,四川南充。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新常态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又添新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