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混搭”

2018-05-14 15:59施俊丹
大飞机 2018年3期
关键词:部件复合材料使用者

施俊丹

近年来,机器人在航空制造领域的使用愈来愈普遍,其承担的任务也愈来愈繁重。同时,与机器人配套的新技术也愈来愈复杂,3D打印、V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随着机器人与这些新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航空制造业的面貌。

机器人+3D打印

3D打印是一项前沿技术,目前正在大规模普及,已经在很多行业有成功应用的案例。航空工业作为高技术产业,自然也不例外,2017年5月首飞的C919大型客机上就有3D打印零部件的身影。C919机翼的主要承重部件——机翼中央椽条,以及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登机门、服务门、前后货舱门上使用的23个金属部件,都来自3D打印。

2016年,空客推出了一款全3D打印的验证飞机——Thor(雷神)。该飞机的非电子部分,如发动机、起落架等均采用绵纶制造。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工业机器人。正是因为有不断发展的机器人技术,才使得3D打印从理论走向现实、从传统工业走进航空工业。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国机器人集成商Wolf Robotics合作,开发了一款验证平台,计划通过不断添加组件,进行迭代开发以增强其功能,以便更好地適应未来工厂的制造需求。平台最近的形态是由两台纵向排列的ABB公司的机器人构成。

第一台机器人用来进行3D打印,其机械臂前端有一根用来“吐珠子”的管子,可以连续释放球状高分子材料,铺满一层后继续铺上面一层,直到结构成型。

另一台机器人是多功能的,其前端的工具更换系统可以切换三种功能,分别用来移除第一台机器人在物件表面铺放的多余材料,或者通过光学扫描装置监测整个3D打印过程,还可以换上一个钳子处理其他任务。利用这个钳子,第二台机器人可以抓起一台体积更小的3D打印机,将它悬在第一台机器人打印好的物件表面进行“精雕细琢”,仿佛是第二台机器人的手臂延长了。

如果使用传统设备进行上述3D打印工作,流程通常是串行的,先制造好,然后切削,再添加组件,如此循环往复。现在把机器人和3D打印结合在一起,利用强大的控制软件,这些过程可以并行完成,有条不紊,效率大大提升。

利用特殊设计的机器人,而不是预定义的打印设备进行3D打印,可以快速开发出新的金属零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模具成本就可以进行设计更改,并且只有很低的初期制造成本,这些优点让制造过程更加自由,浪费更少。

GE航空结合自身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其研发的先进螺旋桨发动机上,GE的设计师将855个独立零件成功地减少为12个,发动机超过三分之一的部件都是3D打印的。

机器人+VR

除了能自动作业的机器人外,还有很多工业机器人需要操作者和机器同处一地进行操作。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会不会有一天这些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呢?

近期,在波音和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设计了一套利用Oculus Rift头盔远程操控机器人的VR系统。使用者待在安装有多个视觉传感器的控制室内,系统让其感到仿佛置身于机器人的“头”里。使用者做出手势向机器人传递信息,机器人通过复制使用者的动作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套系统最终可以帮助人类远距离管理机器人。

使用VR进行远程操控,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模式,使用者的视觉直接和机器人的状态进行耦合,可以理解为“第一人称视角”。但是,由于传输延迟等原因,有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出现呕心、头痛等问题,使用者的视野也受限于机器人的视角,所获取的信息较少。另一种是“数字-物理”模式,使用者和机器人相互独立,转而和一个虚拟形态的机器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交互,可以理解为“第三人称视角”。用户不仅能看到机器人视野中的东西,还能对机器人本身进行观察。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以及更多的数据支持。

CSAIL设计的VR系统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在航空制造业中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比如,它能很好地解决航空公司的定制涂装问题,既能把工人从有毒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又能弥补自动机器人在喷涂不同图案时存在的问题。

机器人+复合材料

波音在制造777X的机翼时,使用了自动纤维敷设机,这是用机器人处理复合材料的典型案例。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复合材料不仅可以为飞机部件减重,也可以为生产飞机部件的机器人减重。

2017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波音共同创建的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C)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可重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重量轻,可以由两个人轻松地拆卸并移动。

工业机器人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承载能力和精度,使用金属材料去追求承载能力,势必会增加机器人手臂等承力部件的重量,而重量增加带来惯性增大,会拖累精度。为了维持精度,反过来又要增加一些补偿结构。这样一来,对机器人的制造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复合材料出现后,机器人的负载和自重比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一般都不少于3 500兆帕,是钢材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 000~43 000兆帕,密度却不到钢材的四分之一,这种高承载能力和轻量化效果对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精度有明显改善。此外,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机器人,其操作精度受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也比金属材料制成的机器人更小。

猜你喜欢
部件复合材料使用者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型砂压力传递在复合材料成型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陀飞轮表的双秒轮结构
现代汉字的两种分析法与国家文字规范(四)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抓拍神器
将Widget小部件放到
中国复合材料市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建模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