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公平共空间是城市体验的容器,城市体验是城市空间的主要内容和功能。本文以御桥科创园城市设计为例,将城市体验为主要出发点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构建,保持城市空间的延续,并从城市实施角度提出城市空间控制要素,将城市体验落实到操作层面。
【关键词】城市体验;公共空间;空间连续;空间控制要素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XXXX-XXXX(YYYY)--
PPPP-CC
1、前言
一座完整的城市由城市物質实体和其中活动的人共同构成,城市行走就成为一种最直接认识城市的方法:体验者作为一个参与者身临其境、漫步游走、品味与交流,体验城市空间特征,了解城市风土人情,领略城市文化特色,感受城市不同的生活。
所以与城市体验活动联系最密切的是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体验的“容器”,城市体验是它的主要内容和功能之一。凯文·林奇在《一种好的城市形态概论》中提出:从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城市空间的形体环境结合角度来看,城市空间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的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及其体验的发生、获得记忆交织。空间和体验获取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体验成为外部空间设计的关键性要素,它为公共空间设计提供“行为支持,即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先考虑到体验的形成和获取,体验为空间设计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御桥科创园“绿河”的城市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城市体验为主要出发点研究城市空间的案例。
2、御桥科创园的项目背景
2.1 科创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目标,御桥科创园紧扣科创中心发展主题:主动承载创新功能布局,努力成为“十三五”浦东建设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先行启动区、功能集聚区和创新示范区,带动周边区域的加速转型。
2.2 总体定位
御桥科创园总体定位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创新园,不同于功能单一、形态单调的工业时代的科技园区,也不同于讲究环境、讲究区位、讲究配套的电子时代的工业园区,而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注重个性、注重体验、注重交流的科技创新园。
2.3整体城市设计契机
由于地块整体开发,为重新塑造地区的活力,加强地块与地块之间的空间联系提供了契机。本次整体城市设计范围:东至沪南路,南至原浦东新区南汇区区界,西至锦绣路,北至华夏西路的区域,总用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详见附图1、2),地上建筑面积约112.8万平方米(已扣除保留现状地块建筑面积)。整体城市设计区域包含创新研发组团、配套商办组团、城市公园和楔形防护绿地四大功能片区(其中商办配套组团中包含若干现状保留地块),要求通过对城市空间要素的研究,在整体上充分考虑规划和现状的协调关系,确立合理的空间结构,强调整体协调,塑造和谐统一的区域特色风貌和城市形象。
3、御桥科创园 “绿河”城市设计方案
御桥科创园的城市设计邀请了ATKINS、SASAKI、KPF三家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进行了方案征集,最终KPF的“绿河”的方案最契合“互联网+”时代的注重交流和城市体验的空间需求,取得了优胜奖。该城市设计方案将整个片区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8个片区,通过“绿河”将各个地块的不同功能和公共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将各种地块人的不同的活动沿着“绿河”串联起来。
3..1目标与策略
御桥科创园“绿河”的方案目标和策略是创造丰富的城市体验,创新工作和健康生活相契合;加强社区共同体的建立,创造独特和谐的科创中心。
“绿河”方案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城市体验。何谓城市体验,“城市空间是城市体验的容器,城市体验是城市空间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单地块的开发模式往往是孤立的,注重的是地块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通过内部的流线组织来引导使用者的空间体验,即使设置了一部分的外部空间进行人流引导也只是整个体验者的空间流线的次要部分,主线还是内部的空间;由于开发主体、开发时序的不同,地块和地块之间的外部空间、流线都是割裂的,空间体验在在地块和地块之间无法延续,无法产生共鸣。大多数的开放空间是以满足某种功能,以某种空间体系存在,连续性是其特征,凯文·林奇教授在“开放空间的开放性”一文中指出,开放空间因它开阔的视景,强烈对比出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区域,它提供了巨大尺度上的连续性,从而有效地将城市景观品质与组织做了很清晰的视觉解释 。
如何将工作和健康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创造户外活动休憩的场所,从空间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及其体验的发生、延续和交融,为使用者提供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KPF的“绿河”方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
3.2 “绿河”方案的实现
3.2.1 公共空间的系统联系
沿绿河布置多样化的开放空间,同时又强化边缘湿地公园的连接性;绿河作为一种中间媒介,将各个独立地块的公共空间有机联系起来,地块内部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绿化开放空间环,人在这个内部环之间漫步体验不同的空间;绿河通过联系将内部的公共空间和外部的城市湿地公园联系,组成了一个内环和外环的有机联系。
外环 外环的公共空间主要由城市湿地公园和楔形防护绿地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休闲体验漫步环。通过慢行步行体系,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节点和楔形防护绿地的生态科普园、生态湿地、城市农村特色主体有机结合起来。
内环 内环以结合轨交站点为核心的商业办公综合为核心,通过“绿河”为联系纽带,将各个地块的公共空间有机联系起来。绿河空间内结合水系设计了连续的漫步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由于每个地块设置了不同的功能,建筑形态、外部空间尺度、活动的场所各有差异,体验者在其中有不同的生活节奏、愉悦的空间感受和情感交流,增加了城市空间的趣味性和场所精神,激发创造灵感,为科创园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空间支撑。
内环和外环的联系
通过结合建筑和道路设置的天桥,人行系统铺装的延续,连接水体的栈桥等多样化的联系手段,将内环和外环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慢行系统。
3.2.2 基于城市体验的空间控制
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体量的建筑组成丰富的外部空间,创造出不同的场所精神和空间体验。外部公共空间的建立不是孤立地考虑外部的流线、外部空间,必须和建筑体量、建筑的类型结合起来。在人体验过程中,考虑人的尺度要求及空间感受,结合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对于步行空间、绿河宽度、建筑退台、交通联系、地下空间等设计要素提出了控制要点。
3.3.2.1建筑形态控制
1)建筑界面控制
在场地内部“绿河”沿线,应当保持一定长度建筑界面,以建筑裙房的界面限定的绿河空间。裙房首层面向绿河一侧须布置办公配套商业功能,与绿河内的公共活动产生互动,相互激活。
其中,沿地块内部公共空间绿河的沿街界面控制贴线率下限为60% ,应设置向公众开放的公共设施,如商业、文化等;城市景观展示界面控制贴线率下限为60%,应重视界面建筑景观的连续性。建筑界面的主要设计要求为:建筑靠近绿河一侧,须在首层及部分二层布置办公配套商业功能,并进行沿街面控制:当绿河宽度小于35米时,建筑裙房须沿绿河空间贴建,高度控制为两层,塔楼须后退裙房靠绿河一侧至少5米,建议绿河至少一侧形成退台空间,增加该空间的层次感与活力;当绿河宽度大于35米时,公共空间及活动可布置于绿河空间之内。
2)建筑高度及标志性建筑控制
根据城市设计方案的结论,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在空间上,相对匀质布局,形成相对整体的小高层城市基准高度。。04B-03地块的标志性办公塔楼布置在地块的西南角,临近地铁站出口。商业裙房与标志性塔楼须围合出中央庭院空间,呼应“绿河”空间的延伸。
3)屋顶形式及建筑材质、建筑色彩的控制
本规划区整体性的建筑材质整体以玻璃和石材为主;建筑色彩以为中性和冷色调主。
4)建筑重点处理位置控制
建筑重点处理位置设置的思路和达到的目标为:地块内主要建筑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城市主干道与绿河沿线建筑风格与其他保持一定的区分。
3.3.2.2 公共空间控制
1)公共通道控制
公共通道设置的目的为:沿“绿河”打造连续的慢行空间,增加地块内外开放空间的联通性。公共通道应结合设置目的,满足在一定时间内向公众开放的要求。
公共通道包括不可变公共通道和可变公共通道,在建设项目管理阶段,不可变公共通道的线位及宽度均不可变,可变公共通道的线位可根据后续实施方案调整,但仍需满足宽度规定。
公共通道即为“绿河”为主的绿化人行通道,通行性质為人行,公共通道的主要设计要求为:绿河空间内须布置连贯步行空间,配合一条以上不小于1.5米的慢行车道;04B-03与10B-04地块须有公共通道连接地块中心公共空间与沿御桥路的广场,以增加地块内部与地铁站在地面层的联系。
公共通道端口包括不可变公共通道端口和可变公共通道端口,在建设项目管理阶段,不可变公共通道端口的具体位置不可变。
公共通道端口的主要设计要求为:绿河空间建筑界面之间端口宽度控制为20米以上,建筑之间空间为绿河空间,景观绿化、水景、步行道、活动空间、慢行交通等可布置在绿河空间内。相邻地块之间,绿河景观中心线位置须对应,景观端口大小须统一 。
2)连通道
连通道设置的目的为:加强地块之间地上与地下的联系,达到地块之间联动开发共享资源的目的 。
连通道包括不可变连通道和可变连通道。在建设项目管理阶段,不可变连通道的线位和宽度均不可变。连通道可位于地下各层或地上各层空间,连通道主要设计要求为:
地上连通道主要为跨街步行连桥:04A-01和10A-02地块之间需以无盖顶连桥连接,和连桥连接的建筑首层层高应与连桥水平面一致,确保连桥能连接双方地块的二层平面,要求两侧地块建筑和连桥同步进行工程设计。03B-03和05-02及10B-04和11A-02地块之间需要连桥连接。连桥连接双方地块地面层,形式可变。连桥位置由绿河位置决定,连桥中心线须与绿河中心线对齐,连桥为绿河系统的一部分。上述连桥宽度10-12米,净空不小于5米,并在工程建设阶段征询相关部门意见。
地下连通道:建议04A-01地块和03B-03地块分别与04B-03商业地块进行地下一层的步行联通,利用周边地块为商业地块提供停车空间,并将人流直接导入04B-03地块地下一层商业。04A-01地块与03B-03地块可分别与04A-01地块进行车行联通,方便停车场资源协同利用,并减少坡道数量,节省交通空间。
3)地块内部广场/绿化范围控制
根据城市设计,地块内部广场和绿化空间设置的思路为:沿“绿河”在地块中心地带布置不同功能和氛围的内部绿化广场。 沿御桥路两侧布置地块内部公共广场。
地块内部广场范围、绿化范围以及下沉广场范围分为不可变和可变。在建设项目管理阶段,不可变地块内部广场、绿化以及下沉广场的位置、围合形态和用地面积均不可变,可变地块内部广场需满足用地面积的规定。
地块内部广场范围主要设计要求为:04A-01、04B-03、10A-02、10B-04地块内应设置开放式广场,每处占地面积不小于2900平方米,要毗邻御桥路红线设置。
地块内部下沉广场范围主要设计要求为:04B-03地块须布置下沉广场 。
地块内部绿化范围的主要设计要求为: 03A-01地块西北角须布置斜向的绿化广场。04B-03地块东面,须设置开放绿化广场打通商业地块内部庭院与中央公园。同时,要求整个区域按照相关标准,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理念,在多个地块内部绿化区域新建一定规模“海绵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3.3.2.3交通空间控制
1)特殊道路断面形式和交叉口
“绿化”步行通道与康恒路、御北路及康杉路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宜沿用“绿河”内的种植方式、铺装、景观家具(路灯等)、延续“绿河”宽度的方式。
2)禁止开口段
禁止开口段控制的内容是指禁止机动车开口段的位置,地块中机动车出入口的位置不允许设在机动车禁止开口段内。
3 )交通设施
临轨道交通11号线御桥路地铁站,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与本街坊的关系为地下连通道相连,地块地下入口处应以小规模商业空间作为衔接,并通过下沉广场和办公大堂进行竖向连接,将人流导入地面层。04B-03商业地块,应当结合地下层商业布置,通过下沉广场、室内中庭等节点与地面层进行竖向的连接,公共垂直交通的设计要求为地铁站内的竖向电梯,将作为直接交通核连接地铁站,地面广场以及04A-01与10A-02地块间二层连廊尽端的公共空间。
4)慢行交通通道
慢行交通通道的设置思路为结合绿河空间布置慢行交通通道;其主要设计要求为沿绿河空间布置一条以上不小于1.5米的慢行交通道,并保持交通道的连贯性和连接性。
3.3.2.4 分层空间控制
1)地下各层空间控制
地下分层控制中,公共设施空间布局的思路为:集中在04B-03地块下设置地下商业中心,沿轨交站步行连通道两侧设置少量商业设施。商业设施以零售、餐饮和专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为主。除04B-03外,其它地块地下一层以配建停车为主。
地下分层公共通道设置的思路为:毗邻地铁站的四个地块应当结合地铁站体预留开口与地铁进行联通;
各地块地下一层除商业空间以外部分主要建设地下车库及少量服务设施,各地块之间设置地下步行连通道。地下一层空间联通应统一标高,具体标高数值可根据地下空间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鼓励地下空间的整体协同开发和地下停车位统筹统算建设。
地下连通道两侧鼓励布置连续的服务设施。位于道路下的服务设施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分别计入两侧地块的地下服务设施面积。(见Figure10、Figure11)
4、结言
御桥科创园的城市设计,以城市体验为主要出发点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构建,为項目整体开发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借鉴。更为重要的,结合人的尺度要求及空间感受,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对于步行空间、绿河宽度、建筑退台、交通联系、地下空间等设计要素提出了控制要点,保证以城市体验式的城市公共空间流线能够延续及完整,在具体分地块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及控制手段。
(作者简介:汪虹,女,1979,工作单位: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