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了,平时有点小气,不想让别人玩她的玩具,小朋友刚靠近她就开始哭,要怎么正确引导?
A 父母需要理解宝宝当下情绪的合理性,并安抚他的情绪;再帮助他学习更好与人相处的方法。
1岁宝宝物权的概念还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具备特别强烈的“这是我的”想法。当其他小朋友靠近他就会开始哭,也许和他曾经过“被抢走手里的玩具”的负面体验有关。父母需要理解宝宝当下情绪的合理性,不要给宝宝贴上“小气”的标签,而是应该安抚他的情绪,“宝宝很喜欢手里的玩具,还想再玩一会儿对吗?那你就玩吧,妈妈一起陪着你。”如果有小朋友想要来拿你宝宝手里的玩具,你要礼貌地和对方说:“等我们玩好了再给你哦”,而不是出于成人的理解逼迫孩子分享。当孩子累计越来越多积极的体验后,他就不会因为别人靠近他就哭,也从你的示范中學到更多与他人相处的方法。
宝宝24个月,现在只要一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声哭闹、发脾气,而且一直哭,哭到声音沙哑了都不会停,该怎么引导教育昵?
A 在孩子哭闹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关注他、陪伴他和共情他。
24个月的宝宝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特别容易发脾气,再加上语言发展水平有限,无法让他们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急之下就特别容易哭闹。父母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注意:第一,不要害怕孩子因为不满足而大哭就随便坏了规矩,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原则,并接纳孩子哭的需要;第二,理解和安慰孩子,如“哦,宝宝感觉有点失望,很不开心,需要哭一下,是吗?”。在孩子哭闹的过程中,积极地关注他、陪伴他和共情他,你会发现孩子哭闹的程度会降低,也会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宝宝3岁多了,特别皮,家庭聚餐时,他爸爸老喜欢当着很多亲戚的面批评他。这样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该怎么做?
A 跟孩子讨论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可在事前有效地提醒孩子。
当着很多人的面管教孩子,甚至数落孩子,会让他觉得非常没有面子,不被尊重。3岁多的孩子常常会有“人来疯”的表现,在家庭聚会的时候表现得过于调皮,让家长很为难,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在聚会前我们可以跟孩子讨论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允许的,这样可以在事前有效地提醒孩子,并且跟孩子约定好,如果爸爸妈妈发现他的行为不妥时,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他,如咳嗽两声或摇摇头。这样,如果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提醒。但有时孩子可能过于兴奋,提醒没有起到作用,父母可以把孩子带离现场,如去洗手间私下与孩子交流,并再次提醒该怎么做。这样既能及时有效地管教孩子,又给予了他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