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学萍
养孩子不是考试,每一个问题都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像有的时候,哭泣的宝宝需要的只是一個放松的妈妈,她能够轻柔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肩背,允许他静静地哭一会儿。
宝宝,你为什么哭不停?
在产科医院幸福洋溢的住院部,我们经常能看见神情略带慌张的小爸小妈们,急匆匆地跑到医生护士面前求助:“啊,我的宝宝一直哭一直哭,我该怎样办啊?”然后就被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使用一种略微不耐烦的口气(她们已经说过太多遍了)教育说:“新生儿哭了,你们别太着急;孩子这么小,别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大声哭哭也是锻炼身体了,还能增加肺活量呢!”
对于这样一种有关新生儿哭泣的解读,因为我自己不是儿科医生,所以也搞不清楚它背后的医学原理到底是什么。但是,作为一个经常和焦虑的父母们一同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我倒是很感谢产科的医护人员会这样讲。反正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搞不懂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到底都在想些什么,也无法精准地推测出,他们的每一声哭泣都具体意味着哪一个生理或者心理的需要暂时还没有得到满足。
在这种我们大家都没办法的情况下,像“锻炼身体”和“提高肺活量”这种听起来特别有道理的医学解释,正好可以有效降低各位新手父母在情绪上的混乱、无助和焦躁感——太好了,医生都说没事,那就一定是没事了——而对于一个刚刚告别了熟悉的子宫,连呼吸和吞咽都要去努力适应的小婴儿来说,身边的爸爸妈妈情绪上的稳定和放松,恰恰也是成长环境中特别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
小婴儿的稚嫩和幼弱,常常会让父母低估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初为人父、人母的那段时间,动不动就神经过敏,遇上一丢丢的风吹草动,就担心孩子正在遭受什么不可承受的折磨,或者染上了什么会影响他终生健康的重疾。这些都没问题,我们大家都是一样呲牙咧嘴地过来的。
今天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我的目的,也绝对不是要对各位爸爸妈妈说:“啊,小孩子哭不是什么大事情,你们就不要管他好了。”绝对不是这样。我们这里所说的“耐受性”,并不是说要对于孩子的哭泣不闻不问,而是假设当有一天,一个母亲,在她给哭闹的宝宝喂过了奶,拍过了嗝,换过了脏衣裤,似乎所有她能去安抚孩子的事情都做过了,她的宝宝依然哭闹不止的时候,这个妈妈,也还可以,略带无奈的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边轻柔地抚摸着他的肩背,一边十分轻柔地对他说:“好吧,宝宝,你就是想要哭一会儿是吧?那就哭吧,妈妈在这陪着你。”
实际上,常常是因为我们自己受不了身边有一个哭闹的孩子,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不闻不问,落荒而逃。或者正好反过来,对孩子充满愤怒,在内心或现实中对孩子怒吼:你到底还想要我做什么?
亲爱的,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接受“有些时候,我们就是处理不了孩子的哭泣”就好。我们养孩子,又不是备战高考,真的没必要,把每一分都看得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