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言
在今年两会上,“基础研究”成为代表委员关心、讨论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如何强化基础研究?除了国家制度、政策支持之外,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得靠科研人员自身想清楚,那就是什么样的研究值得做。到底是进行紧跟热点的跟踪式研究,还是选择独辟蹊径的原创性研究?
大力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原创能力的加强至关重要。具有颠覆性作用的重大原创性研究更亟须鼓励和提倡。另一方面,跟踪式研究的价值也不能忽视。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原创性研究还是跟踪式研究,只要是针对重要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都值得去做。
中国科研团队不久前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就是一项跟踪式科研取得的世界级重大突破。尽管从原理上看,克隆猴和克隆羊、克隆猪、克隆牛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原创思想,但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却非常大。克隆技术发展了20多年,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进展不顺利。中国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破了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研究僵局,为脑类疾病的新药研发、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了光明前景。
实际上,从许多科研实践看,跟踪式研究并非简单重复已发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不是对国际热点理论作出无关紧要的修补类跟踪,而是通过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剖析出还有什么需要解决、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从而开展接力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惊喜的发现和特别的创新,对最终问题的解决作出重要贡献。
可见,无论是原创性研究还是跟踪式研究,只要是有价值的研究都是“好科研”。在有科学价值的前提下,二者并不矛盾。跟踪式研究也可能是一种“原创”:它同样要经历学习和积累过程,而且只有把“跟踪”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超越前人,做出更有价值的原创成果。
攀登科学的高峰并非只有一条路径,科研人员可以通過努力增强自身本领,提高科研敏感性和鉴赏力,从而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上。既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为了追求“不一样”而“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