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树的枝太密,把挡光的枝剪掉;新栽的小树要管,50公分以下的芽要抹掉,否则会影响核桃坐果和小树成形……”河北衡水东古头村百亩核桃园里,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被果农们团团围住。果农们听得格外认真。大家纷纷反映,郭教授的讲解全面细致、通俗易懂,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对于已届花甲之年的郭素萍来说,这样的场景几十年来从未中断。坚守在乡亲们的身边,坚守在农技推广的第一线,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始终是她人生最大的心愿。
早在20世纪80年代,郭素萍和爱人李保国教授就离开大学办公室,一心扎根农村搞科研。30多年来,两个人走遍了太行山区的大小山村,把先进的果树栽培等技术带给了广大农民。“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郭素萍以女性特有的温婉与细致,在燕赵大地的沟沟坎坎里继续播撒科技的“火种”,践行着“太行新愚公”的精神。
郭素萍好像更忙了,河北曲阳张家庄、内丘岗底、临城绿岭、滦县、滦平、灵寿,还有江苏徐州、新疆若羌、轮台……她坚持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一年中90%以上的时间都行走在乡亲们需要的地方,“把我的手机号给乡亲们”也成为郭素萍的口头禅。
她有一副好口才,这来源于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讲解农业技术。郭素萍说,农民需要农业技术,但是农业技术需要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大家才能学会,也才能放心使用,这就要求推广农业技术必须既要懂农业,也要“能说会道”。
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郭素萍最重视的始终是发挥农业科技在增收中的作用。一方面,她先后主持(参加)完成了國家、省级科研课题18项。同时,她格外关注为特色产业注入科技动力。在她看来,“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是要找到适宜的农业特色产业,二是要有技术推广队伍传播新技能。”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