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不能只是旅游的升级版

2018-05-14 10:44毛建国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游学弟子孔子

毛建国

暑假来临,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或国内游学活动,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假期的选择。游学,既能旅行放松,又能学习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所以针对青少年群体假期的各种游学产品层出不穷。游学热本无可厚非,但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就有游学传统。孔子当年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多年,一方面宣传了自己的主张,一方面又与弟子一道增加了见闻。著名的“两小儿辩日”就发生在孔子周游期间,这其实就是游学。很难说这种游学,对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智识形成,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学术同样有着游学的传统。比如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就是一位跨国游学的先驱,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很多马可波罗游学的传说。比如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一座马可波罗纪念馆,据说当年马可波罗在扬州做过官。像这样的游学显然加深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现代意义上的游学也发生在西方,是西方教育的一项内容。

正是因为有榜样有传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游学概念一引进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获得了迅速发展。今年4月,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旅游发布的《2017-2018年度游學旅行市场报告》估算,中国现有K12阶段(即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人数在1.8亿,其中参与游学、夏令营的人数比例预计在5%左右,多达近1000万人次,其火热可见一斑。

然而一片火热中,是否就没有一点问题?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从媒体调查来看,游学市场的质量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花费三四万,就是到国外高校转了转,有的虽然也与国外学校和学生进行了交流,时间有限,形式有限,效果有限。有人讲,海外游学起码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外语水平,可是短短时间,能起多大作用,这样的提高,普通的海外旅游也能达到同等效果吧,何必要花这么多钱。

现在不少游学其实有“游”无“学”、重“游”轻“学”,所谓的一些学的成果,也大多是“总结”出来的。在游学的组织过程中,也存在太多不正常的“游”的操作思路。

朋友讲了一个例子,他家孩子所在学校今年也组织了游学,分国内和国外,国外好几万,国内也有四五千。对于不少家庭来说,实是不小支出。很多家庭不愿意、没能力,但老师一呼吁,孩子也想参加,也是源于一种跟风。

游学当然有其意义所在,但对其作用也不要高估。游学需要不菲的费用,而当有学校力量参与其中时,就有可能带来一些不太好的联想。更重要的是,游学应当以学为前提,不应该有“游”无“学”、重“游”轻“学”,不能成为升级版特别是暴利版的旅游。

摘自《甘肃日报》2018年7月11日

猜你喜欢
游学弟子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弟子规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弟子规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