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遗爱

2018-05-14 09:12乐朋
杂文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丰年朝廷东坡

乐朋

公元前522年,青年孔子听到在郑国行改革善政的公孙侨(即子产)去世的消息,就痛哭流涕地说:“古之遗爱也。”有宋一代持这种古君子遗风的,除了范仲淹,就是苏东坡了。

东坡一生,帮困济危,广做善事;但依我看,1091年前后屡次上表恳请朝廷宽免百姓官债,是其最可称颂的一桩大善之举。由此而得益受惠的,不是某几个人,而是天下所有穷苦百姓。

百姓何以背负官债?追溯起来,都是20年前熙宁变法种下的苦果。彼时强制放贷青苗款,百姓遇荒年无力还贷,积欠债务;又叫富户为穷邻居作担保,拖累许多富户家败人亡;政府还垄断商贸,民间小生意人被逼入绝境。地方官府债务案件缠身,奸猾胥使借官家“呆账”压榨百姓自肥。陈债未了又欠新债,官民上下全被卷进官债漩涡。欠债百姓,纷纷逃亡躲债。衣食无着的大批流民,快要被逼上梁山。

急欲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的苏东坡,于1090年5月、9月,1091年1月和1092年夏秋,先后五次上表朝廷,吁请宽免百姓官债。其理由很充足,民脂民膏已挤干,再在无力偿还的穷百姓身上清算陈年旧债,于国家没有好处。东坡举例,全部酒债拖欠案1433件,经多年催缴、尚有404名负债人逃走,不敢回乡;其实官债只有13400贯。与其一直催讨又收不回来,倒不如立即宽免,以安民心。东坡建言,着眼大局,合理可行。

东坡为官,心系百姓,尤为穷苦人着想。1092年2月任扬州太守,他就不让随员跟从,亲临农家走访;他正为一派丰年景象而高兴,不料村中父老却对他说:“丰年不如凶年。”原来,遭逢天灾,民虽乏食,但缩衣节口、犹可度日,“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听罢乡村父老的哭诉,东坡亦不禁流涕而恸。后又得知当年苏南、浙北发大水,百姓死亡近半,大批饥民逃难北上,流浪于淮扬地区,朝廷需拨发很多赈济银两,东坡感叹道:“小人浅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如果朝廷早些采纳宽免官债、关切民生的意见,也不致出现如今“殍死之余,人如鬼腊”的惨象!东坡提议宽免官债,很接地气,切中时弊,亦可谓宋代的一次“精准扶贫”吧。

東坡积三年之功、坚持宽免官债,终于打动朝廷。在皇太后直接干预下,宋哲宗颁发圣旨,淮南、两浙、京师等地“诸般欠负,不问新旧,有旧官本,并特予权住催理一年。使久困之民,稍知之饱之乐”。东坡上奏列举的十余种官债,得以全部宽免。

东坡为天下穷苦百姓做了一件大善事、大实事。但我更折服于东坡的明智,即他深知苛政猛于虎的现实危害。在1092年的一封奏表中,东坡这样说:“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他的反苛政态度,何等鲜明!人祸往往大于天灾。20余万催债“虎狼”,既加大了行政成本,又给百姓制造多少苦难?东坡之仁心大爱,掷地有声。可叹一年后太后谢世,苏东坡被贬谪惠州,从政坛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大宋百姓之不幸。

《汉书·叙传下》云:“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余思。”真君子,自勿以善小而不为;然对主政一方的官员来说,逢年过节给几家贫困户送温暖固然需要,但勤政实干、政策扶贫,为广大穷苦百姓分忧解难,方为大善。我愿东坡遗爱长传人间,永不消亡。

猜你喜欢
丰年朝廷东坡
朝廷场域之下《左传》中的女性审美分析
丰年(油画)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
瑞鼠丰年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