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与无意插柳

2018-05-14 09:12吴锦祥
杂文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栽花劳累早教

吴锦祥

地铁车厢,上来一个挎着琴盒子的老妇和小女孩。小女孩背着书包一屁股坐在我旁边,头靠着座背神情疲惫,一会儿就睡着了,身子不由自主地斜靠在我的身上。老妇发现后抱歉地要将女孩拉开,我用手制止了。

她轻声告诉我,这是她的孙女,感冒了,服用了感冒药嗜睡,今天的状况就一直不好。刚上完小提琴课,正赶去某处的一个外语培训班。

我说既然生病了就应在家休息,勉强去上课效果不会好。她频频点头,说刚才正跟她爸通电话呢,想不去了。但她爸不同意,说费用都是预付的,合下来一次就300多块钱呢,并且脱课会跟不上。

我说现在不是放假了吗,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些呢?她苦笑了下,摇摇头,“其实放假更累。”她孙女一年级刚上完,假期给她报了三个班,小提琴、英语和绘画,有时一天要奔赴两个地方,路途又远,小孩累,他们老的也累。

我表示,小小孩童其实不必过早学这么多。她说他们老夫妻开始也觉得是这样,但孩子爸妈说人家都在学,同学和邻居孩子有的报了五六个班呢,他们虽然是工薪阶层,收入一般般,但在孩子的教育上舍得投入。言语之中颇多无奈。

那之后不久的一次老同学聚会,我发现缺了好几位,一打听才知也是与孙辈课外学习相冲突,为了完成家庭的龙凤梦,在权衡轻重中当然选择放弃同学聚会了。但我不解的是其中的某同学得了外孙没几年,现在至多三四岁吧,何以也被孙辈学习所绑架?有同学说,现在提倡早教,三四岁学习已不算早的了。我不由想起近来报上刊发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0-3岁的孩子中已有近40%开始上课,4-6岁的孩子中有73%已参加培训班;每个参加早教课程的孩子平均要上2门课程,每周上课时间超过2小时。早教已成为普遍现象。

我对老舍先生关于幼儿教育的观点记忆犹深。他说:“我不主张太早教孩子们认字。我对于教养小孩有个偏见,也许是‘正见:6岁以前,不教给他们任何东西,只劳累他们的身体,不劳累脑子。过6岁,该收缴娱乐,但仍不从严监促。他们聪明,爱读书呢,好;没聪明而不爱读书呢,也好。反正有好身体才能活着。”有人表示赞同,但多数人说,老舍是什么年代了,他的儿童教育观在那时也是“偏”见,更何况现在呢!现在是什么时代?教育环境大变,人心不同,每个人都心急火燎地朝前奔,你慢一点就落后了。有个同学说他的女儿有一句经典的话:“在孩子教育上我们输不起!”

怕输的心理让许多人以偏概全、拔苗助长,剑走偏锋,甚至失去理性和理智。2017年8月新华社记者曾报道揭露过一家叫“脑立方”的培训机构(),面向6-18岁的学生,其课程过人之处包括“超感心像力”:提升孩子专注力,蒙着眼睛也能识别物体颜色;“脑屏成像”:增强孩子记忆力,对任何文章过目不忘;“超感创作力”:激发孩子创造力,1小时挥就20首诗,不愁写不出好作文。整套课程用时16天,收费6.8万元。其实明眼人一看就可分辨出虚实和真伪,但很多家长就像中了邪着了魔,心甘情愿被套被忽悠。

问题是我们付出了财力、人力,付出了童真童趣,付出了孩子正常的业余生活和真正的兴趣爱好,付出了家长的艰辛劳累和希冀期待,最后我们能否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和社会想要得到的呢?

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百岁老人周有光生前曾不无感叹:“我们那时候教育跟今天完全不一样。中学就上午三堂课,九点开课,每课五十分钟。下午没正课,有许多课叫游艺课,你可以去学,也可以不去学。可以今天学这个明天學那个。游艺课什么内容都有,有古文、有历史、有写字、有音乐。音乐有中国音乐,外国音乐。还有打拳。打拳还有南拳和北拳。随便你去学,你高兴学什么都行。就这随便学的,当中出了许多人才。”这正应了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此中因果,真当细细品味和思索。

如今大人们刻意栽花,可谓殚精竭虑,煞费苦心,但能否开花以及开出鲜艳亮丽、五彩斑斓之花,尚是一个未知数。然前人无意插柳,此后新枝翠芽,郁郁葱葱,婀娜婆娑,风光无限却是不争的事实。且看那时的一批杰出人才:杨振宁、李政道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分别为35岁和31岁;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哥德巴赫猜想时为33岁;巴金代表作《家》刊发时29岁;曹禺创作《雷雨》时仅23岁,大学还未毕业呢!无论是科技和文化、社会和艺术,杰出人才星汉灿烂,仅北大一校,1917年记载中重量级教授云集,其中有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较年长的是校长蔡元培,50岁。

猜你喜欢
栽花劳累早教
劳累的手机
珍贵的礼物
春旱感赋
小院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运动
海口谣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