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摘要:近些年地膜覆盖植棉技术提高了作物产量,但是农田白色污染也日益加重,影响新疆兵团农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治理残膜污染工作重中之重。主要以农田残膜污染“减存量 零增量”专项治理措施为根本,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归档整理,以期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棉田;残膜污染;专项治理
彭 勇. 新疆兵团农田残膜污染“减存量 零增量”专项治理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36.
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多年来以棉花为主,地膜覆盖植棉技术虽然提高了作物产量,稳定了职工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农田的白色污染日益加重,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职工增收的大问题,治理残膜污染工作刻不容缓。为认真落实国家及新疆兵团提出的农田残膜“减存量、零增量”治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广大干群自觉自愿参与到治理残膜污染行动中来,切实履行耕地保護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治理残膜污染的强大合力,总结出一系列综合治理农田残膜污染的措施,加快了团场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为确保残膜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成立了治理农田残膜污染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机和安检科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机部门,办公室主任由农机部门负责人担任。
各基层连队相应成立治理农田残膜污染领导小组,书记、连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连队的治理残膜污染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每块条田残膜污染的基础数据调查,数据报团农业部门备案。
领导小组职责:强化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实行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的问责制,使残膜污染治理工作常态化,确保本团当年农田残膜100%面积“减存量、零增量”的治理目标。
二、残膜污染专项治理措施
1、治理残膜污染必须坚持七项原则
坚持减存量、零增量的原则;坚持谁使用谁回收、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土地承包费用与残膜治理效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地膜供应质量与残膜回收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机械回收与人工捡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播前100%面积耧膜、生育期100%面积展切边膜揭膜边、收获后100%立杆耧膜的原则;坚持回收与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2、规范综合治理措施
(1)规范地膜使用厚度
所有地膜覆盖种植作物100%使用0.012 mm加厚地膜,以利于作物全生育期残膜回收。
(2)春季不少于两遍机械耧膜
广泛开展人工捡拾残膜、治理残膜、清洁田园活动,采取人机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整地前机械耧膜不少于两遍,确保残膜、残杆清理面积达到100%。
春季机械耧膜作业标准:耧膜机要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三排弹齿,不变形、不数裂、不扭曲、不缺件。作业时应横向、倾斜一定角度,卸膜及时(不超过一圈),残膜卸到地边或地头。耧膜到头、到边、到角,作业时机车要跟人协助。作业后地表平整干净,不拉沟,无土堆。回收的残秆、残膜要统一交售到回收点处理,严禁堆放在排渠、地头、机耕道等。
(3)生育期100%面积展切边膜
连队要按照1500亩/台的定额配备展切边膜机车。治理残膜污染领导小组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使用地膜条田逐块逐行进行揭膜边工作。
展切边膜作业标准:展切边膜机具由中耕机改装。装切膜圆片,摆放在作物边行外侧(播种膜沟的内侧),呈30℃角,浅切,不埋苗,不伤苗,无坷垃,不堆土。后跟人字形耧膜铲,把切下的地膜挂在耧膜铲上带出地外,覆土圆片把耧膜后造成的浅沟覆严,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对展切的边膜及时装车,拉运至残膜回收点;对机车未揭掉的残膜边,以及掉落、挂枝的残膜人工进行清除,并及时将收回的残膜拉运至回收点集中处理。
(4)秋季立杆耧膜
按照1500亩/台的定额配备立杆耧膜机。连队残膜污染治理领导小组要统一组织协调,铲车、装载车辆配足配够,及时到位。
立杆耧膜作业标准:作物采收后,使用专用立秆耧膜机把作物子行间地膜进行机械回收。前后两排弹齿摆放在膜上,坚硬不变形。每台耧膜机配备2人辅助作业,落实“人盯机车”残膜回收检查验收机制,及时清理弹齿上残膜,集中堆放;人工辅助清除挂枝残膜,及时将残膜拉运至残膜回收点,集中处理。
三、做好治理残膜污染回收条田档案
每个阶段,技术员都要负责填写治理残膜污染的档案;跟车负责人、运残膜驾驶员、职工都要做好签字备查工作;团治理残膜污染领导小组在田间取样调查,年终团对连每块条田残膜污染的基础数据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确保使用地膜条田100%面积进行残膜回收,确保当年使用地膜回收率达到100%,确保本团当年农田残膜100%面积“减存量、零增量”的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