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缘进 周芳
摘 要:凛冬已至,共享单车倒闭潮风波还未平息,又迎来了行业的寒冬期,街边成排的单车无人问津,这似乎与早些时候数轮火热的融资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量的用户因天气原因放弃使用共享单车,进而退走了押金。无人使用,停放无章,加之监管乏力,此时显得十分"碍眼"。即便是继续补贴用户,推出新活动,也回天乏力。共享单车能否以其盈利模式成功走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呢?
关键词:共享经济;盈利模式;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是在何时悄悄进入了大众视野呢?其实,以租赁行业为代表,就是共享经济的前身。而滴滴出行的问世,则是共享经济最好的代表作。至2017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55%,手机网民占比整体网民已突破96%,这充分说明我国国民移动端消费习惯已形成,换言之,互联网+给共享经济创造了极大的优势。然而,共享单车只是率先掀起了共享经济热潮,紧随其后的弄潮儿还包括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纸巾等。虽然大众更认可的共享经济模式是C2C而非B2C,但这里就不去计较共享单车可否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或者应称之为单车分时租赁经济更为准确。
无论是滴滴出行,还是共享单车中的摩拜或ofo,都是凭借其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才能在众多风波中稳如泰山。第一,都是解决客户高频刚需的出行问题;第二,市场需求大;第三,竞争对手屈指可数,处于行业巨头位置;第四,商业模式虽然容易被复制,但后来者无法轻易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第五,盈利模式都是典型的互联网经济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有着多种玩法和无限可能。
和广大互联网企业一样,不管是滴滴出行,还是摩拜、ofo,盈利模式的前期都处于亏损状态。资金除了维持日常运营外均用于大规模补贴市场。
滴滴、快的合并前的白炽化阶段,双方都各“砸”10亿大打价格补贴战。乘客用多少补多少,司机按接单数奖励,几乎是免费打车。成果是在短时间内成功大范围推广。然后,通过降低补贴力度来试探用户的反应,以此检验市场成果。再提高补贴来抢占市场份额,以抵抗竞争对手,直至市场趋于饱和。而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前期恰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由于服务收费、毛利高低之别,才换以另一种补贴方式吸引用户。数千万张月卡免费发放,邀请好友免费骑行,免押金体验骑行,骑行领红包、返现等补贴方式,同样使得共享单车以一种近乎于免费的姿态面向大众进行推广。事实证明,前期大量资金用于补贴,成功开拓了用户市场,同时,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
在数论资本角逐之后,市场趋于饱和,行业趋于稳定,新进入者和退出者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一切逐渐步入正轨。滴滴出行也好,共享单车也好,两者的盈利模式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资本运作、广告营销、数据分析、跨界合作。
首先,资本运作包括服务收费和资金增值两方面。滴滴出行服务收费来源于按订单比例抽成,共享单车是单车基本出行服务收费。这从原则上将应该是两者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当前共享单车的日均使用频率大概是2次,在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每次使用收费按1元计算,则每辆车每日可获2元收入,而若以一年为一个考察周期,将冬季、雨天、三伏天等极端天气从总使用天数中剔除后,一年大约有270天有效骑行日,再考虑20%的免费骑行时间。如此算来,一辆共享单车一年大概能创收400元左右。而400元可以覆盖ofo这类不带智能锁的单车车辆成本,目前单车设计使用寿命在3年以上,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除去回本期一年,一辆共享单车在后两年的营收几乎等于净利润。但是,智能锁和GPS模块的配备已是主流趋势,同时,车辆损毁、丢失率以及车辆维修、人员调度成本居高不下,大大延长了回本周期。故,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维修成本将会是共享单车盈利的关键。在资金运作方面,滴滴出行可利用”司机每周可将平台收益提现一次”这一规定形成的无息资金池进行资金增值。同时,共享单车则可直接利用199或299信用押金以及用户充值金额形成的无息押金池进行资本增值,从而获利。
其次,广告营销。不管是启动App时的传统界面广告栏,还是首页弹出广告,还是GPS实时地图车辆定位图标广告,还是操作界面置顶滚动的广告栏,都是广告营销的体现。以ofo为例,ofo与《神偷奶爸》的合作,不但线上有优惠活动,线下还直接推出了小黄人主题车;而摩拜在唯品会年终大促时,将GPS实时地图车辆定位车标均置换为唯品会图标。
再者,数据分析。无论是广告营销,还是跨界合作,都离不开数据分析支持。滴滴出行和共享单车都要求实名认证,收集大量的用户信息同时用户使用过程产生海量的出行数据。这既是广告营销时谈判的筹码,也是跨界合作实现精准营销的支持。
最后,跨界合作。海量的活跃用户数某种意义上而言都是各行各业的潜在的客户群体。数据分析给予参考,在跨界合作时,能够做到精准的向目标用户推送消息进行宣传,或发送优惠券促进用户消费。再从中分成或协议收费或资源互换。以ofo为例,ofo推出了一系列演唱会推广及为明星投票抽奖活动,因为明星效应还是会吸引到部分粉丝来使用ofo为偶像加油,以此提升、拉动新老用户活跃度。而摩拜则多采用与企业合作,如Nike、唯品会,向用户直接发送商品优惠券或红包。
共享经济已正式进入国家层战略规划层面;从少数人使用有桩公共自行车到近乎全民参与的共享单车,这一低碳行为得到政府支持;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人们移动端消费习惯的形成,都给共享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尽管共享经济的到来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没能逃过非议和抵触。滴滴出行曾因运营合法化的问题被称为“黑车”;共享单车因大量无序投放,管理欠缺,而形成了不少“共享单车坟场”。目前的共享经济主体都是企业,虽然看起来都很好的解決了政府一直想解决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但是整个过程中都欠缺政府部门的身影。所以,不管是“滴滴黑车”,还是“共享单车坟场”,运营过程中缺少政府部门参与是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就共享单车来说,是对有桩公共自行车较为完美的升华,只是后续管理乏力放大了其缺点。政府部门的参与未尝不是使得管理更有序的一种方式。所以,共享经济应当给政府部门预留一个席位,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政府部门协助社会力量解决棘手的问题,企业借助政府支持完善盈利模式的不足。
从交通工具视角来看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都少不了资本运作、广告营销、数据分析、跨界合作几种玩法。但是,鲜有政府部门的角色参与。在行业发展成熟的时期,企业竞争更多的在于成本,政府部门的参与也愈发显得必不可少。共享经济呈现井喷式发展,虽然伴随着很多问题,但也应该给新兴事物共享经济一些时间,也给政府、企业、市场一些时间,相互协调磨合,让事物由混乱无章走向有序健康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共享经济是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趋势,共享经济也必将继续向前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J].弥佳,陈以铭.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0)
[2]浅谈“共享单车”[J].赵津艺.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1)
[3]共享单车的利与弊[J].李天宇.智慧中国.2017(10)
[4]共享单车营销策略分析——以ofo为例[J].龚钱锋,许必芳.中国商论.2017(27)
[5]规范共享单车的对策思考[J]. 李龙旭.价值工程.2017(35)
[6]关于互联网模式下共享经济的思考——以共享单车为例[J]. 王梅,马玉梅.晋中学院学报.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