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之"中性"探析

2018-05-14 02:36陈天楠
科学与财富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性技术

摘 要:技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充斥在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在它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诞生了很多人反对技术发展的呼喊,这使得人们对于技术是否具有内在价值产生了分歧,即技术是否"中性"。本文就技术之"中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技术;中性;STS

一.前言

在2015年轰动全国的快播案中,针对快播传播淫秽是否犯罪的问题,快播CEO王欣辩护称:“快播本身不提供播放资源,资源是快播用户从其他网站下载的,用户用快播播放淫秽视频和快播没关系,所以快播无罪。”因此在王欣看来,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能因为技术被人用来下载淫秽视频就将矛头对向技术本身。

在王欣的这句话里实质上涉及到两个哲学问题,第一,技术本身是否“中性”?即技术本身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第二,如果技术是中性客观存在的,技术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的问题其症结在哪里?即这些负面影响谁该来负责?

二.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在学术上,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同时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外在主义”导向,这些都给科学技术在学术上带来了负面效应;在社会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环境危机、和平危机,引起了与之相对应的和平运动、环境运动、消费者运动等等,这种负面效应尖锐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的深层矛盾。

科学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利和实用功效的同时,也饱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威胁。工业革命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之前社会所不具有的污染;克隆人、安乐死等技术打破了人类的伦理秩序;报废的电子产品随意的抛弃污染了环境……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来,面对这种状况,人们不禁反思,这些问题其根源在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正确的还是不应当出现的?我们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究竟应当继续发展科学技术还是转而对科学技术有所束缚?

三.“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

对于技术本身是否“中性”的问题,一直以来有争议,大体上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流派是“技术中性论”,其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或价值中立的,没有善恶之分,技术价值来自技术的社会应用;另一个流派则是“技术价值论”,其认为技术本身负荷着特定社会中的人的价值,任何技术都内含着或善或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

对于二者观点孰对孰错不予置评,不妨先退到人类社会的起源来探究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根本上来说是什么。人类社会最初可追溯的一项技术可能就是钻木取火了,有了火人类的生活有了本质的变化:火可以保证人类食物的丰富,可以保证人类的取暖,也可以保护人类不被野兽侵袭,有了火人类的生活更加自由。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本意就是服务于人类社会,而且不违反人类之间的伦理关系,正如培根在《新工具》中所说:“凡在思辨中为原因者在动作中则为法则”,科学技术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工具,而我们在利用这项工具的时候自始至终都将遵守这一法则。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与使用技术的人群有关,而无关于技术本身。核武器的诞生虽然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但是它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减少了同盟国的伤亡。二战期间原子弹的“被肯定”和“被认同”和当今朝鲜核问题的“被批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核武器本身并不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真正具有内在价值的是手握核武器的国家,它决定了核武器的使用用途,其用途具有内在价值。同理,对于持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人群来说,他们真正反对的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危害一面的应用。

因此通过上文的论述,对于科学技术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对此本文倾向于“技术中性论”的立场。但这是否又意味着前文所说的“快播案”中的当事人王欣的“反驳”是应当值得肯定的?

四.技术的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孤立的存在。类似于人,技术也有这一特征,技术虽然单独来看是中立而无内在价值的,但是技术不能脱离社会性而单独存在——即使那些躺在实验室里还没有研发成功或者尚未成熟的实验性技术,也是为未来在社会中的应用而准备的,因此社会性是技术一个不可分割的特性。

虽然技术不具有内在价值,但技术一旦落实到社会应用中,不同的应用彰显出现的价值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持“技术价值论”观点的人认为技术带有内在价值的主要原因。但在这里,技术的“社会性”这一特点只能被看做是外在特征,而不是内在特性,这与人的“社会性”这一内在性有所区别,有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而技术本质上是工具,只能作为客体,丧失的主体性使其无法将“社会性”内化,而只能随着人类的使用而表现出“社会性”这一特征。持“技术价值论”观点的人正是在这一点上混淆而没有所区别,因此将技术的“社会性”当做了内在的特性,从而认为技术是具有内在价值的。

虽然技术的社会性不是作为主体的内在固有特性,但是技术是被人这一主体使用的,技术脱离了人的使用就不能成为技术。人在使用技术,使其社会性表达出来的时候,应当注重技术的社会性特征,因为技术伴随着人的使用,展现出来的效果会伴随着人内在价值的表达,例如在公共场合用枪随意射杀路人和在战场上射击敌人,这样的两种情况表达出来的人的主体价值趋向大有区别。因此快播作为一个工具而言虽然“无罪”,但是王欣作为这把“枪”的使用者,没有让这个工具表达出真善美的内在价值,反而表达出了传播淫秽色情的低俗价值,危害社会的伦理秩序,这必然会导致王欣最后收到法律的惩罚。

五.结论

通过上文论述,技术的中立性和客观社会性使得当今的一切科技负影响看起来合理——科技进步带来的污染等负面影响不是由科技所带来的,而是开发科技的科学家,将科技应用于社会实践之前,未有充分考虑该项科技产品可能带来的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危害所造成。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因为学问底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

因此归根结底,当今科技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不在于科技,而在于人类自身对于如何应用科技。拒绝发展科技的思路不可取,“先破坏,让以后更加发达的技术解决破坏”的思路也不可取,如果没有协调处理技术中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只会像潘多拉魔盒一样,放出来的“魔鬼”让人类无法应付。

参考文献:

[1].弗蘭西斯·培根. 新工具[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8.

[2].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论说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3].高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 改革与开放, 2009, (9): 150.

[4].刘大椿等.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吴致远. 有关技术中性论的三个问题[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 (6): 116-121.

作者简介:

陈天楠 男 (19920801) 安徽霍邱人 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在读

2015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态文化 。

猜你喜欢
中性技术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英文的中性TA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