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言
初春时节云淡风轻,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除了作为人们消灾免祸的象征,放风筝还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不仅能够放松身心,更能保护颈椎和视力,强身健体。
风筝虽小,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优美文字和绘画,还创造出许多反映人们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在传统风筝上便随处可见“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吉祥图案,通过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了“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了风筝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更因其主题鲜明、构思巧妙、趣味盎然以及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千年传承背后的历史故事
要说风筝起源于中国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风筝的历史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记载,最先发明风筝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后来他的学生鲁班根据墨子的理想和设计,开始用竹子制作风筝,他把竹子劈开削光,用火烤至弯曲做成喜鹊的样子,并起名“木鸢”,据说可在空中飞行达三日之久。由此可见,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用纸制作而是木制的,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出现用纸做成的风筝,并改称“纸鸢”。
很多人都误以为“纸鸢”是风筝的古称,其实并非如此,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纸鸢和风筝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在飞行中发出声音,不能发出声音的被叫作“纸鸢”,能发出声音的才叫作“风筝”。
到了南北朝时期,风筝逐渐发展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风筝逐渐变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玩具。到了宋代,风筝已有了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并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南宋词人周密曾在《武林旧事》中写道:“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画家苏汉臣的《百子图》也都有关于放风筝的生动描绘。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曾派专人到天津寻找“风筝魏”,命其专门制作了一款“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直到现在故宫里还保留着三只溥仪玩过的大风筝。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也曾发明风筝,可惜后来失传。公元十世纪,中国传统风筝首先传至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放上天空,是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所以风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对之后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里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就有醒目标注“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的牌子,英国博物馆也把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风筝经过英国人凯利、澳大利亚人哈格瑞夫和德国人李林达尔等人的不断改进,最终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飞行的飞机。
出奇制胜的军事工具
风筝发明之初常被用作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信手段。据《鸿书》记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公输班是鲁班的本名,可见鲁班最初制作风筝就是为了军事用途。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便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地道的距离。而在垓下之战中,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又派人用牛皮做风筝,上附竹笛迎风作响,汉军士兵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所谓“征人一夜尽望乡”, 楚军因此士气涣散,斗志全无,最终项羽大败,这也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典故。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公元549年侯景作乱,叛军将梁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鸢,将梁武帝的诏令系于其中,乘西北风施放,向当时就在太极殿外的太子简文求援,可惜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衰落灭亡。
到了明朝,风筝的军事用途已不仅仅局限于侦查、通信,人们开始在风筝上加装火药,将其变成了一种新型武器,他们依据“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的目的。抗日战争时期,因军事原因一度禁止国人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有可能成为敌方传递讯息的工具,并为敌机提供轰炸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还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太平盛世催生出的娱乐活动
唐朝建立后,由于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社会逐渐走向安定繁荣,进入到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的安定、文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传统节日的盛行,进而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之前长期作为军事工具的风筝在用途上有了新的转折,开始向民间娱乐工具转变。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鷺,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到了宋朝,风筝的流行更为广泛,这其中包含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进而融入节日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民间放风筝已成为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更是文人墨客艺术创作的题材之一。当时由于文人的参与,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出于社会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逐渐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期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以往的巨大进步,人们开始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给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1980年,风筝在原有双线的基础上,又演变出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如今,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科技人员踊跃参与风筝活动,充分发挥现代工艺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又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兼容并蓄的传统工艺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但若细究起来,记述风筝的详细资料却并不多,专述风筝具体技艺的资料则更是少之又少。据说,曹雪芹曾著有一部记述中国风筝技艺的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但至今不只看不到此书的全文,就连曹雪芹是否确有这部著作也缺少足够的旁证材料。除此之外,如今能找到的多是各风筝世家或风筝玩家个人收集的谱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金铁庵所著的《风筝谱》一书,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图片注解,这也许是由于当时印刷出版条件和资金方面的限制,有圖而未印出来的缘故。
普通风筝一般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其他复合材料还包括丝绢、尼龙布、塑料膜或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等。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可选取壁厚三到五毫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可根据个人爱好来编制。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最简单的风筝就制作完成了。
传统的中国风筝技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简称“四艺”。“扎”即扎架子,要求平衡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其中又包括选、劈、弯、削、接等技艺;“糊” 即糊纸面,要求整体平整,干净利落,其中又包括选、裁、糊、边、校等技艺;“绘”即绘花彩,要求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其中又包括色、底、描、染、修等技艺;“放”即最后的放风筝,要求根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其中又包括风、线、放、调、收等技艺。
此外,风筝的种类主要分为硬膀和软翅两类,硬膀风筝的翅膀坚硬,吃风大,飞得高;软翅风筝的翅膀柔软,飞不高,但飞得远。在样式上,除传统的禽、兽、虫、鱼外,近代还发展出了人物风筝等新样式。
风筝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出许多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种类、样式和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四川、广东、山东潍坊所制的风筝最为著名。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通过国务院批准,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农历三月初三,江南一带自古就有放风筝的习俗,杨柳青,风筝飞。三月三上巳或清明节期间放风筝的民俗起源于民间的“断鹞放灾”,初时人们将所有的灾祸写于风筝之上,待风筝高飞之际剪断风筝线,风筝随风飘逝之时,即象征着所有的灾祸也随之一并消失。
2015年4月4日,重庆武隆国际风筝放飞节上,专业人士现场举行世界最长风筝放飞表演,这是一只长达6000米、由2000片印有“中国梦”字样的片叶组成的超长风筝,全部放飞升空需要耗费六到八个小时,远超之前风筝全长5000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最大的风筝
2014年8月5日,一只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章鱼软体风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希拉穆仁草原举行的草原风筝节上放飞升空,这只软体章鱼风筝是世界最大风筝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由来自天津的黑哥风筝队于2013年历时3个月制作而成,要放飞这只最大的风筝必须动用草原上的重型推土机作牵引。
最小的风筝
原天津海运公司高级工程师郭霄云是国内风筝界的风云人物,他在研制微型风筝时解决了彩绘、剪型、烤竹、劈竹、抹胶、贴糊、引线(顶线)、捌棍、线车、放飞等难题,最终研制出翅展横宽仅有4.5毫米的微型风筝,甚至比蚊子的翅展还要小近一倍。
参与人数最多
2011年4月16日,山东潍坊举办的万人同放风筝活动上,参与活动的每位放飞者要求只放飞一只风筝,线的长度在3米以上,且所有风筝需在空中持续30秒以上,最终以10465只风筝同时放飞的成绩,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