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2018-05-14 11:16
小演奏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香港大学宿管师生关系

别让“共享”成为“共愤”

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橱,越来越多的“共享”在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甚至有网友调侃一个万物“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五花八门的“共享+”鱼龙混杂,有的吸睛有余而实用不足,火不过三天;有的被诟病为“老戏新唱”,有刻意迎合资本之嫌。在共享经济越做越大的同时,如何越做越好,既考验着开发者的格局眼光,也对相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

大学校园兴起“旅游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校大学生因为有充足的假期和冒险精神,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力军。眼下正值四月,春回大地,不少大学生正计划或已经开始外出旅游,出外探亲、休闲散心、开阔眼界、实践冒险,带着不同的憧憬,校园里悄然兴起了一拨“旅游热”。

热点情报

@徐蔚然 这些年,我们喟叹最多的是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识我”……这大概是高校学生对老师最标签化的印象,师生关系淡漠至此,高校里的教师节还不如圣诞节热闹大概也就理所当然了。理解了以上语境,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正能量故事在庞大的中国高校宿管江湖,情节既不驚艳,画面亦不离奇,却叫在读或读过大学的万千网友感受到无边的暖意。

@陆程 公众对杭电徐阿姨的点赞显然并非止步于人性层面,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高校教育管理生态建设提供了两个重要的维度:第一,失衡的师生关系如何重构。据说在杭电每个学期学校公寓管理中心都要对宿管阿姨进行“认人技能考核”,考试的内容就是看本栋楼的学生照片,然后写出他的名字、宿舍号,如果能写出籍贯,还能加分。当我们愤然于师生关系之疏离,高校教育管理岂非都赶不上后勤制度?第二,高校精神如何确立自己的度量衡。不要小看杭电徐阿姨或者港大袁苏妹,在我们的高校,气派门头抑或炫目的建筑固然震撼人心,但高校版图中每个教育管理者乃至服务者的日常,才是真正烙印在青春记忆里不朽的风景。校规校训也好,教风学风也罢,老教授、老门卫、老阿姨……他们身上的精神远比墙上的鎏金大字更真诚。在任何教育领域,“人化”的故事与实践才是生命教育的根本。

高校何妨多些杭电徐阿姨

近期,从杭州媒体开始乃至微博热搜都在热传杭电徐阿姨的故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公寓27号楼的宿管员徐根娣有一个过人的本领,那就是她认识这幢楼里所有的学生,能叫出全部691名学生的名字,还能报出宿舍号、学院、班级和籍贯,甚至连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外卖喜欢点什么都知道。因为跟学生们的关系特别“铁”,在年满55周岁的徐阿姨即将退休之时,几百名学生纷纷在社交网站留言希望学校把她留下来。

杭电徐阿姨的故事让人不禁又想起了在香港大学食堂工作了44年的袁苏妹阿姨,这位著名的“港大三嫂”于2009年获颁香港大学荣誉院士,而当这位身份特殊的院士去世时,香港大学官方主页还放了她的照片表示悼念,很多香港名流得知此事后亦纷纷撰文缅怀,这位一生只认识五个字的老阿姨被香港大学定论为“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是港大的灵魂,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大学之宝”。

猜你喜欢
香港大学宿管师生关系
智斗宿管阿姨
智斗宿管阿姨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状元争夺战
大师之大
宿管大媽畢業贈言 網友:“像親媽一樣”
查房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共修课程:人文精神与博雅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