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黄欢
【摘 要】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带动了金融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和产品的创新发展,使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大数据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大数据对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其次,深入剖析当前金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 金融学 教学改革
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业凭借自身海量数据优势与传统数据处理经验,在大数据价值潜力指数中排行第一。同时,大数据金融人才培养也成为了事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2010-2020 年)》,明确了近十年金融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金融人才素质”。在时代背景与政策指导下,国内部分高校进行了积极应对,从金融人才培养方案、金融课程设置、金融师资队伍等方面做了初步改革尝试。但总体而言,目前大部分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专业轻综合、跨界思维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金融人才不能满足大数据信息化需求。培养既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又熟知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金融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
一、大数据对金融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数据技术增强了金融数据的获取能力、提高了数据分析精准度,实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大数据相结合的金融教学改革也具有了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满足金融业人才需要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金融人才局限于金融专业知识,忽视大量的金融数据对企业产品服务决策的优化作用,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需求。而金融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大数据金融复合型人才,该类人才不仅要掌握金融专业知识,熟知金融业务流程,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建模、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金融大数据人才以自身金融专业素养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挖掘、分析工具从海量客户信息中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有用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该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效率低,营销精准度低、产品服务时效性低等缺点,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决策准确度与产品服务创新。
(二)提高金融教学水平
一方面,传统金融业务正随信息化时代不断变革,金融教学改革需适应大数据应用需求增设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征信等相关课程,以弥补传统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譬如学生在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上,学生只需了解信贷业务流程,并不知道在大数据时代下,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处理、分析技术在银行贷前对客户进行征信、评级,在银行贷中进行实时风险监控,从而提高信贷质量,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在注重理论知识拓展的同时,大数据金融教学改革中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大数据思维。因此,金融教学应开设金融建模相关课程,应运用案例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并处理有价值的金融数据。由此可见,大数据金融教学改革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高了教学整体水平。
二、当前金融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给金融业带来新潜力的同时,对金融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金融教学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目前金融专业教学更侧重传统金融知识讲授,学生需掌握《金融学》、《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与简单实务操作。在理论知识体系上,学生无法把握信息化时代下金融发展的新形势,缺乏对大数据金融的了解,忽视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基础实务课程设置上,学生依旧学习传统银行业务流程,简单证券投资分析。而大数据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早已改变传统银行业务历程,智能化技术逐渐取代传统人工业务,大数据的挖掘、处理、分析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因此,高校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体系急需完善以满足信息化时代新金融发展需求。
(二)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金融教学资源主要为书本知识、传统实验培训、图书馆资料库。从书本资源看,学校在自主选取金融专业书籍时存在书本知识体系滞后、无法满足课程与书本结合或互补要求、缺乏数据支撑等缺点;从实验操作资源看,金融已步入大数据时代,金融实验教学应利用金融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与应用创建软硬件设施齐全的平台,而大部分高校依旧沿用传统商业银行柜台模拟实验,忽视了大数据实验室设立的必要性。从可获得的学校资源库看,大部分高校引入的外网资源有限,并且金融数据库资源的公开性与可获取性较低。
(三)复合型师资匮乏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给金融专业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懂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又必须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但从目前高校师资队伍来看,金融专业教师大部分为从业多年的资深教师或者是高校毕业的博士生。一方面,资深教师精通金融理论与实务,但是缺乏对时新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另一方面,高校毕业博士生既缺乏金融实务与实践能力又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主要以讲授金融理论知识为主,并不能融入大量的大数据技术分析处理知识讲授金融知识,也不能讲授大数据时代下的金融分析与决策方法。
三、大数据与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从上文可知,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金融专业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金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仅需要改革专业设置、课程设计,还需更新教学资源、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一)课程体系创新
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金融人才的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必须同时满足理论与实践的综合需求。首先,理论課程设计应着重培养学生专业金融、经济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经济法律知识,提高金融外语能力。其次,实践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金融投资分析能力,金融计量建模分析能力。最后,在建立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为应对大数据和信息化发展时代需求,金融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大数据理论思维和大数据实践能力出发,再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创新。在培养大数据思维方面,学校可增设金融大数据、大数据征信、数据挖掘、分析理论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大数据如何应用于金融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大数据思维。在培养大数据实践能力方面,学校可从基础金融计量建模实验课程、金融数据挖掘、银行信贷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着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
(二)拓充教学资源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丰富了金融学理论知识与实训教程。学校可更新书本理论知识,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大数据金融等相关理论书本作为金融教学资料,还可利用搭建的线上平台上传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训方面,学校可建立金融计量、金融工程等模拟实验室,建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等仿真实验室,建立金融经济学综合实验室,让学生更好的实践中了解理论,应用理论。最后学校还可建设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的案例数据库,积极引该些行业中的业务操作系统,模拟特殊、紧急情况处理。同时学校可组织科研团队根据引进资源与本校金融人才培養目标建立金融案例数据资料库,这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可落实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金融教学改革中,既掌握金融知识又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教师是培养跨界人才的关键。学校可采用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两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在确立大数据金融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制定现有教师培养方案。通过开设大数据技术应用、互联网金融、线上教学、金融模拟实训培训等课程,培养现有教师的大数据据思维并让教师学习运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授课。其次,学校可积极引进既有金融学习背景又有计量分析或数据处理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此外,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教师学术能力更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是金融的重要资源,人才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与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成为时代诉求。当下金融教学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数据在金融中的价值,赢取金融发展未来。
【参考文献】
[1] 刘念, 刘一沙.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9(1):49-50.
[2] 庞加兰, 李村璞, 王新霞. 大数据时代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16(8):18-20.
[3] 马德青. 大数据思维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J]. 时代金融, 2016(36).
[4] 刘旸. 大数据导向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33).
[5] 武晓雯, 方敏. 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市场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24).